青少年新學期開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柳葉刀·青少年健康》雜志最新調查顯示,近60%的中小學生存在假期綜合征。因此,青少年時期,是預防抑郁癥、防治抑郁癥的關鍵時期。
為了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柳葉刀·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提出,中國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較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需要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尤為重要。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研究顯示,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師生的身心健康,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中需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提供更加綜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教學相結合,努力做到“每個學生都是優、優、優”,讓學生感受到“愛、關心、尊重、被愛”,為學生建立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基礎。有了自尊和自信,學生才能自行調節情緒,正確應對外界環境。
英國研究表明,溫暖的被愛撫、被尊重、被認可的心理感受,能使自尊水平提高,產生同情心,從而減輕他們的焦慮,降低消極情緒。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對他們提出明確的期望,使他們受到激勵,愉快的情境就會使他們愉快的情緒得以保持。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通過談話的方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心理水平,感到自己的心理水平隨著教師的期望的提高而提高,因而提高;對自己進行激勵,使自尊水平提高,從而增強學生的自尊水平。
二、使學生感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1、目標明確
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動機積極,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自覺性、自制力和自信心都較強。他們對自己要求較高,有較高的學習動機,
但偏偏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學習,
他們總是抱怨,總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有的學生因為學習目標不明確,計劃沒能順利完成,學習時間非常不固定,不注重個人的學習計劃而導致每次學習計劃都耗費大量時間,最終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2、缺少監督
學習的過程中,有不少學生離不開家長的監督。學生的學習時間是十分有限,特別是假期中,家長與學生之間沒有形成互相督促的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就會大大降低,
久而久之,學生的成績就會下降。
3、缺乏思考
一旦學生進入到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很多學生就會“不會”、“做錯”,
這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種“攔路虎”,面對這種情況,學生往往不會選擇直奔題海中尋求答案,
而是只會一味的去死記硬背,
其實這并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投機取巧的作弊的辦法,
即便學生們的成績提升了,但是用錯了方式方法,不僅會導致學習能力變差,
還可能會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
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那么,學生家長要怎么做才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成績呢?
第一,端正學習態度
學生家長不要以為學生上課不愛學習,就是學習態度不端正,
其實是因為學生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才會影響到學習的效果。
學生家長應該清楚,學習不是一件很努力的事情,
那么,家長就要讓學生知道,
應該多思考,
然后虛心請教,如果是學生家長,或者是學生家長自己不懂學習的,就要多想一想,
并且要耐心的去解決,這樣學生才會變得更加的聽話。
第二,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
家長要在學生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
一定要讓學生能夠獨立的學習,
很多時候,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不能將全部的精力全部用在學習上面,
學生要懂得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父母,
尤其是學生要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趕走彎路。
第三,學生要清楚地認識自己,
學習是為了自己,是為了自己,
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第四,家長也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孩子
在學生時代,家長不要總是盯著自己的孩子,但是要懂得引導學生,不能對學生的成績一點也不關心,畢竟作為家長,自己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也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因為學習的事情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所以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家長要多關心學生的成績,讓學生能夠在學業的道路上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