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媽媽自殘
5月28日上午10點過,晶晶(化名)正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突然被樓上房間有水聲吸引,然后大聲尖叫起來。當時,媽媽從廚房出來,孩子沒看電視就過來了,媽媽帶著孩子去的醫院。
醫生:孩子有暴力傾向,父母離異,孩子被判給媽媽撫養。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實,還有更加不可思議的,我想我已經那么累了,孩子為什么還那么肆無忌憚,還想要自殺呢?”晶晶媽媽回憶道。
我的孩子今年15歲,初二。她經常哭著說自己過得很辛苦。媽媽說,一想到為了供孩子上學,她從早上6點一直站在門口。夜里經常累得頭昏腦漲得睡不著,頭發不斷掉。她嘗試了很多方法,都失敗了。她后來才知道,原來,媽媽對孩子是充滿了耐心和愛心的,有時候,媽媽的訓斥、責罵是多余的。孩子心里委屈,卻無人訴說。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不愿意向父母求助的事情,但是如果可以及時得到解決,并且將孩子的內心世界打開,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至于積壓太久,這樣他才會及時和父母求助,得到父母的幫助。
01.缺少父母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營養。讓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感受父母的關愛,他們的內心就會得到滿足,擁有一份安全感和自信心。
有一位小男孩,他特別喜歡玩手機游戲,經常在夜里就躲在被窩里玩游戲,他的父母擔心孩子玩手機影響學習成績,多次勸阻都沒有效果。父母知道后,狠狠地責罵了孩子一頓,說孩子不務正業,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以后怎么能考上好大學?但是孩子卻并沒有因此而更加自卑,反而因此和父母產生了深深的隔閡。
作為父母,應該學會引導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千萬不要一味地批評指責孩子。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的情況,家長應該學會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再采取有效的措施,讓孩子能夠慢慢放下手機,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
2. 給孩子信任
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總是一味地指責批評孩子,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對著干。所以,要給孩子足夠的信任,減少對孩子的不信任。
相信孩子,讓他們知道你相信他們能夠自律,這會讓他們變得更有上進心,更加積極地去面對自己的學習。
3.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沉迷于手機的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說戶外活動,或者是親子游戲,這個時候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就會慢慢變小。
4. 制定規則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的榜樣,當他們犯錯時,父母要和他們講道理,懲罰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制定規則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程度,不要采取強制的方式。
當孩子玩手機上癮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和孩子“約法三章”,不要采取強制的方式,這樣的話不僅起不到效果,還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傷害,增加孩子對你的反感。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通過談判的方式來制定出一份規則,盡量少用強制的方式。
比如規定每天只能玩一個小時的手機,并且時間一到兩個小時。如果孩子能遵守,父母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可以讓孩子玩一個30分鐘,達到一個目的,再讓孩子玩10分鐘,以此類推,達到一個懲罰的強度。
第二個懲罰規定是“剝奪”孩子玩手機的權力。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就會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樣孩子就會覺得不公平,認為自己只能玩一個小時,自己的爸爸媽媽媽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手機的孩子。
第三個懲罰的點是“嘮叨”。
例如孩子在父母的嚴厲批評之下哭鬧,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責罵,一味地講道理,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孩子越來越叛逆,就像小雪兒子一樣,如果父母再加以訓斥,則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我的權利被剝奪了”的感覺,對他人格的塑造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