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攀比心理教育短片短片
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到其他平臺。
5月23日下午,《南方都市報》推出的一份公益短片《奮斗》,講述的是來自貧寒山區(qū)的女孩,為了圓心中的“夢想”,她在繼父、爺爺、姥爺?shù)膸椭?通過自己的努力,憑借自己的努力,走向成功。短片講述的是女孩渴望成為職業(yè)棒球運動員的故事。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xué)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xué)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片中的這些孩子,因為缺失父愛、從小寄養(yǎng)在各地的點點滴滴,經(jīng)歷了跟父母聚少離多的痛苦。家長要通過實際行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愛,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打開孩子的心扉,讓孩子有機會把自己的煩惱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地沉默。
《少年的你》的主人公魏永康,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的環(huán)境中,得到父母、老師的寵愛,得到良好的教育,但父親卻缺席。原因是,在他小時候,媽媽帶著他和姐姐出去玩,每次出游時,母親都會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他身上,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但沒有人關(guān)心過他的感受,父親的冷漠、不關(guān)心讓他情緒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
父親則是常年出差,一年里難得見一次真正的父子倆。爸爸長年不回家,在外地打工的父親很少參與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失了父親的教育和引導(dǎo)。作為父親,應(yīng)該花時間陪伴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關(guān)愛,和他一起做作業(yè)、讀書、做游戲等。
而對于兒子來說,父親是自己最親密的人,是心底無法忘記的存在。作為父親,李先生以身作則教孩子自律,孩子也以爸爸為榜樣,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心理學(xué)家皮亞杰
曾經(jīng)說過:“兒童自身就是一個逐步發(fā)展成熟的過程,孩子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力在逐漸形成中。他需要獲得自我認同,需要在失敗中完善自己。這種自我認同其實是孩子日后自我意識形成的基礎(chǔ),對他未來一生的自我認同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2、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我們不能只看到孩子的行為,也要看到孩子的需求,感受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和我們有溝通、有語言溝通時,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
比如,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問孩子:“我知道你現(xiàn)在有些難過,但是你還是希望我們盡快走出這個傷心的情境。”
這就是給孩子鼓勵,同時,也給我們自己鼓勵,給我們自己安慰。
比如,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問他:“你現(xiàn)在心情很不好,所以很想跟媽媽聊聊天,但是你很溫柔地說,媽媽也不知道你的想法,你說說看,我能不能試著理解你的感受?”
最后再回到事情本身。
當我們想要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們先給自己一條出路,那就是深呼吸,讓自己先安靜下來,深吸一口氣,或者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者告訴自己:“我很生氣,你可以先冷靜一下。”
如果我們長期這樣去做了,而沒有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那么我們就會變得很被動,很沮喪,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說出來的話,或者是發(fā)脾氣,或者是抱怨,這都是很難的。
記住,不要去指責孩子,而是要給他一點時間,去安撫孩子,用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我們才會和孩子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