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輔導不聽話的孩子?
孩子不聽話,家長輔導孩子不聽?
如果你不是一個老師,或者是小學生家長,恐怕說了不聽,家長就崩潰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位家長發(fā)現孩子不聽話,總愛跑來跑去,一進家門就大聲喊叫,大喊大叫,作為家長簡直是天天上演。
“怎么還不聽話,快把你扔出去,再這樣我就把你扔出去!”
“你要是敢這樣,我們就不要你了!”
“不聽話,就把你送到楊永信那里去!”
每天,在爸爸媽媽的勸說下,萌萌都會乖巧地跟爸爸媽媽待在一起。
萌萌萌的爸爸媽媽,像“超脫的”一只猴子,見到寶寶就要抱。
這樣乖巧聽話的孩子,爸爸媽媽都喜歡。
可是,這只是可愛的孩子嗎?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與眾不同的存在,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有自己獨特的個體,有自己的興趣,也有自己的夢想。
2歲之前,孩子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自我
,他們會很容易被環(huán)境里的小事所吸引,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控力并不是很強。
父母經常性的指責、否定、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變成一個缺乏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
他們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孤獨的,他們在與這個世界互動的時候,不敢和外界對視,而且經常會表現出恐懼,躲藏,恐懼,憤怒,焦慮。
這種情感的包裹會讓孩子的情緒發(fā)展極不穩(wěn)定,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孩子的情緒問題愈加嚴重,對這個世界的感知也會越發(fā)的遲鈍。
3歲之后,
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態(tài)度”,也有了強烈的“反抗”,比如我開始跟她搶她的東西,她會哭,但是我的堅持也是對她最好的支持,因為她明白自己不能堅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對她的理解,我不再“反駁”,而是嘗試理解她的感受。
孩子哭了,其實她是有需求的,我們要學會適當的理解她的“訴求”,她想要一個東西,那是想要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只有聽她說,才有動力。
當孩子向我們提出要求時,我們要注意到她的心情,學會了解孩子的需求,適當的給予她一些不合理的“命令”,比如:“把玩具放到箱子里。”“把玩具放回去。”“別把玩具放回去,這樣姐姐的東西會很難收拾,很快他又亂扔掉了。”
對于二胎孩子,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我家弟弟Eric,性格相對溫和,但是他生病了,尤其是中度焦慮,吃了很多藥,還有尿了褲子。我告訴他這是因為姐姐總是哭,她不喜歡妹妹哭,所以每次來我家都是更多的哭。
有時候我不知道我在講什么,所以我就開玩笑說:“弟弟剛出生的時候我跟你一樣,也有很多優(yōu)點,也有很多缺點,但是你永遠都不會哭,因為你能扛。”“那為什么別人要哭呢?”他搖了搖頭說:“不知道啊!”
我就問:“他為什么這么說呢?”
弟弟想了想說:“那是因為他的室友老愛欺負他,他的室友有男生,所以他才想要打他,所以他才想要去跟他做朋友。”
我說:“你對你的室友的室友態(tài)度很不好,他們的行為也是讓你非常不舒服的。”
他說:“而且我的室友特別勢利眼,不喜歡跟我說話,她的室友看到他來了,她都不敢靠近。”
我說:“那是因為你的室友都很愛他,她每次都是直接躲開,不敢跟你開玩笑。你能體諒他嗎?”
他說:“當然不能。”
室友說:“這就是你該說的,你不該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