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孩子不聽話打屁股怎么畫勾畫呢
當孩子不聽話,家長們最常用的做法就是打屁股。可是打屁股對小孩子來說,是個有效的教育手段。不知道你有沒有關注過這個問題,美國的一名心理學家對7000多名兒童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被打屁股的孩子,大約有30.5%的孩子有暴力傾向,這些孩子常常毆打別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通過研究,實驗顯示,這些孩子受到父母打罵教育的時間越長,他們出現暴力行為的幾率就越高。有30.5%的孩子有暴力傾向。
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情緒容易失控
常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容易出現性格缺陷,比如容易產生焦慮、暴躁、抑郁等。
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后會怎樣?
一個高贊回答是: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會產生自卑心理,遇事容易焦躁不安,經常遭受語言暴力。
而那些從來不挨打挨罵的孩子,則會變得很自信,很少犯錯誤,但也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少向他人尋求幫助。
而那些從未被打過的孩子,性格比較孤僻、內向,缺乏自信。
對孩子打罵容易造成孩子膽小怕事
我們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打罵。
說一些嚇人的話,比如“再這樣,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了!”
“不好好學習,就讓你爸爸揍你。”
父母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形成膽怯的性格,有些孩子甚至會因為過于害怕犯錯誤,而影響一生。
《夏山學校》
中,有一期節目就講述了一個爸爸夏君山的故事。
他的兒子歡歡喜歡玩游戲,但爸爸沒有給他任何影響。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就博覽群書,有時候在電視上睡著了,歡歡也會跑過來問爸爸:“爸爸,我想看電視”
,爸爸只是說:“今天晚上回家了,就別想玩游戲了,早點睡覺。”
后來,孩子到了六年級,進入初中,爸爸從來不給孩子任何時間玩兒游戲,而是每晚陪他閱讀、運動、散步。
可是,漸漸地,兒子成績卻開始下降。
爸爸氣急了,直接沒收他的手機,還對他說:“如果你不把手機上交,你就不能考上大學,考不上大學,你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將來就沒什么前途。”
聽了爸爸的話,歡歡失望了,他本想為自己的行為向爸爸道歉,卻看到媽媽的話卻說:“你這樣下去,不交學問怎么能考上大學?!”
爸爸在聽完孩子的話后,更是怒不可遏,和孩子一起狂摔起來。
歡歡從上小學以來,就是班上第一名。
爭強好勝是歡歡眼中的一個優等生,她父母認為歡歡成績的優秀是由自己的“基因”決定的,于是對孩子嚴厲的管教。
可是歡歡卻不以為然,她還覺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被人夸獎的。
就像有的網友說:“我爸媽只要我考試成績好就給我買好吃的,至于我需不需要好好學習,大人們能管好我的就好了。”
當孩子考得不好的時候,父母常常給孩子貼上“你不夠努力”“你還不如某某某”這樣的標簽,
那么孩子內心真的就會缺乏自信,認為自己不行,長期下去孩子會在自卑的過程中變得懦弱,不愿再去嘗試。
2、用打擊式教育,摧毀孩子的自尊心
記得看過一篇題為《少年說》的小學生葉子健的話。
他說:“我是家里的希望,我相信自己的價值。
每當他對我說:“爸爸,我是有價值的。”時,我都會覺得很滿足。
我覺得這個女孩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一個讓她快樂的人,他能看到自己的價值,看到自己的付出,看到自己的成長。
孩子是需要鼓勵的,如果我對孩子說:“你說得太對了,表揚是需要鼓勵的。”
孩子聽了之后會覺得很舒服,也很有成就感。
從這個角度看,表揚是一種正面管教。
表揚是從對孩子行為的描述、孩子行為的興趣開始的,所以,表揚是有針對性的。
第四,批評要及時,不要批評孩子的人格。
如果孩子說,這個事我這樣做是不對的,那我就會說,你要這么做才對。
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說出錯誤的原因后,我們就會讓孩子改正。
如果孩子拒絕,我們就需要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么不說。
只有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他才會主動去改正錯誤。
我記得兒子小時候,在小區玩,他把奧特曼的手柄弄壞了,朋友說,那是一個人的,家里的東西都被他砸壞了,我也砸得不響。
但是他不知道,我在問他,奧特曼都是誰的,他告訴我說是某精英玩了一款游戲后,從價錢變成了幾百塊錢。
我心里一直很不舒服,但是我又不能說他,所以他就一直在家里抱著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