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焦慮癥心理疏導
■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可能導致青少年焦慮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的發生。青少年時期是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
青少年容易焦慮,家長該如何疏導?
“在一個完整的家庭關系中,孩子是參與者,而不是被父母作為第三方邀請進來的。”2021年1月,在已有心理咨詢培訓的基礎上,青島晚報健康周刊發表了《“當需要緩解青少年心理問題,父母究竟應該怎么做?”》一文,從家長和孩子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讀者:易烊千璽
背景
易烊千璽是2017年6月2021年11月23日憑借《半熟耍寶》和《楚霸王總動員》獲得首屆國際動畫短片冠軍。2019年10月,在獲得第202分、2019年全國“小別離 期”、2019年全國“最美杯咖啡俱樂部”和首屆“中國好聲音電視臺”大獎和首屆“十大金牌調解員”等稱號后,易烊千璽便與其他演員同臺合作,為網絡表演送上了首位粉絲的《小歡喜》。面對觀眾的艷羨,易烊千璽堅定地選擇了表演,并且還拿下了《聲臨其境》冠軍。
可是一旦爆紅后,易烊千璽就再也不可能站在舞臺上了。有一段時間易烊千璽自爆爆紅后,不少粉絲對他這個角色感到極度厭惡。那段時間,易烊千璽迷上了舞蹈,喜歡的就讓他練習,說著玩著就又被罵“跳舞太不好”。易烊千璽一心只想做個酷似小丑的舞蹈動作,不想把生活變得枯燥無味。可是當他的母親對他說“你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要放棄自己”時,易烊千璽一下子眼睛就放光了。
成名后,易烊千璽雖然很失落,卻很淡定地說:“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己的主人公,自己要做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主人公。”
如果,如果,父母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孩子只會因為害怕做不好而放棄。
正是因為父母從不給孩子試錯的機會,他們的內心才漸漸變得越來越沉重,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所以,想要喚醒一個孩子內驅力,父母要先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給予他自主學習的能力。
這個事情,如果孩子不想學,那么,父母可以適當地讓他去試錯。
比如,在他學習的時候,我會問他,你覺得有什么困難?你為什么總是不愿意嘗試?
他覺得你是故意讓他覺得你在監督他,讓他給你講題。
或者,你可以把作業本藏起來,讓他找不到。
但是,如果他愿意接受你的監督,你告訴他:“好,你也可以試試看,試試看能不能改掉拖拉磨蹭的習慣,讓你的作業進度提上去。”
對孩子來說,很多時候,父母的監督,是他能夠學好的催化劑。
父母和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很容易產生矛盾。
因為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往往站在大人的角度,孩子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怎么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
同時,孩子在父母面前感到很壓抑,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3、想快點長大
很多孩子不知道長大意味著什么,會產生矛盾,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會覺得自己長大了,會對父母產生一些失望。
但是在父母眼里,還是小孩子,所以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對于周圍的事情,會產生很多自己的想法,這也是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很強的一種表現。
所以孩子經常會說出一些讓父母認為“頂嘴”的話,實際上是孩子的一種成長的表現,并不是孩子故意跟父母作對,而是他們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叛逆的表現
1、孩子不再愿意聽話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斷的變化,孩子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
他們希望自己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的技能,但是由于受到外界的限制和教育的限制,孩子在思想方面的獨立性越來越差。
很多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變得非常的不聽話,或者總是頂嘴的不聽話,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的標志。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渴望獨立,但是他們在“獨立”的過程中逐漸地感受到了自己的獨立性,對于父母的掌控欲以及對于自由的渴求,他們開始在意自己的形象,他們渴望自己被父母認同,當然也會喜歡獨立。
孩子的叛逆期有三個階段
3~12歲
當孩子到了兩三歲時,他們會開始變得非常的自我意識,變得越來越獨立。他們想要擺脫父母的掌控,想要自己去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此時的他們進入了人生中第二個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更加地不聽父母的話,不管對錯,父母都要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比如:
要穿裙子還是要穿牙刷;
要剪頭發還是要剪釘釘;
想穿什么衣服還是要自己來選擇;
要出門還是要自己拿錢買;
要跟父母睡還是別人睡還是自己走?
如果不給他們選擇,他們就會一直哭鬧、不聽話,直到父母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他們才會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