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小小孩孩子不聽話,不聽話,不聽話,媽媽苦惱,該怎么辦?
一個媽媽寫了這樣的一篇文章,寫道:“每次我讓他坐在馬桶上,他就哭,又在那里打滾,直到我放棄了大吼大叫。漸漸地,他安靜下來了,我耐心地跟他溝通,傾聽他的想法,但是他也沒好氣地回應,我只能耐心地跟他講道理。
但是沒過多久,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我又耐心地跟他講道理,讓他明白一個道理:幼兒園是必須要坐在馬桶上,要保持馬桶的高度干凈。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雖然孩子會嘴上不說,但他會時不時地發出一些聲音,或者不愿意站起來,還和我爭論,這就很好了,家長也不用為孩子難受,跟他一起笑著面對他的情緒。
我是這樣告訴他的:
寶貝,你現在有點兒緊張,雖然不舒服但是還是要堅持坐在馬桶上。
如果當時起來上廁所,還沒有便意,可以先去廁所,待會再去上,或者是下地墊上廁所,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讓情緒慢慢冷靜下來。
寶寶自己去上廁所,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整理
,他才能慢慢克服這些壞習慣。
2、保持“愉悅”的心情
有些家長常常覺得孩子和自己是“敵對關系”,是“缺乏安全感”,是“刻板印象”。
這樣的家長會覺得孩子年紀小,是因為不聽話,但是其實他們是缺乏安全感的。
我們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年齡小,他們的一些行為和思想就是“不聽話”,這只是他們認知中的“自我中心”。
如果不加以限制,孩子就很容易和“奴隸”建立起心理關系,無法適應“奴隸”的生活。
在親子關系里,孩子是弱勢的一方,無論他說什么都得不到回應。
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
我們的孩子需要無條件的愛,這種愛是需要父母給予的。
但孩子長大后,他們的性格就會變得“討好”,凡事都想讓別人滿意。
有的父母甚至會經常責罵孩子,這會使孩子內心產生自卑心理,繼而出現更多的不滿情緒。
《不吼不叫》里說,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真正的吼叫,不過是父母的情緒發泄。
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父母經常易怒、暴躁、易怒,那么孩子也很容易和父母對著干。
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的平和、穩定、樂觀。
03
在《不吼不叫》里,蔡元玲遇到過這樣一位爸爸。
4歲的兒子很調皮,只要爸爸指錯了,孩子就撒謊說自己沒錯。
爸爸忍不住了,上去就打了幾耳光,蔡元玲一氣之下就說出了實情。
當時,蔡元玲和爸爸急得捶胸頓足,直到自己打累了,兒子才學會了說謊。
孩子第一次說出了謊言,這位爸爸沒有懲罰,只是對孩子說:
“你真是太棒了,媽媽很愛你。”
“我也很喜歡你,下次請你相信爸爸媽媽。”
一句話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就讓孩子從此以后都相信自己是個騙子。
家長的行為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不聽話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孩子說謊,還是父母的原因。
所以,我們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從自身的行為和態度去引導孩子,使孩子能夠正視現實,勇于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