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嶺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調查
青蕉:什么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家長和老師們為什么不知道?
姜蘭介紹,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青少年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當遇到學業困難時,如果有余力而想要提高學習成績的學生,如果學校課程單調枯燥,
很可能導致學業下降。
對此,姜蘭認為,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測評應關注而不是營銷內容。比如,在學校是否有“校園安全”“心理健康”的測評?有多少人已經知道自己有沒有問題,只是對營銷內容的誤讀……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學校應該如何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科普,讓廣大青少年不再沉迷網絡?
姜蘭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人生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要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當做一門必修課,落實到青少年階段。
如果青少年沉迷網絡,家長應該怎么辦?姜蘭認為,要嚴格落實三個措施,第一,改善親子關系,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學業壓力。第二,幫助孩子找到健康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把精力放在體育運動中。第三,建立良好的家庭秩序,幫助孩子戒除網癮。
如果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姜蘭介紹,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第二個階段,他們的心理發展是前一個階段的過渡,他們要經歷幾個階段,分別是反抗階段、認同階段、認同階段、未知階段和信仰階段。
“青春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也是孩子從兒童向成年過渡的一個階段。如果說,孩子在這個階段發展到了心理斷乳期或者說是心理斷乳期,那么,孩子的表現就是要與父母對著干。如果父母對著干,孩子就會出現嚴重的叛逆行為。如果父母進行管教,孩子則是一種逃避行為。孩子不敢不聽父母的話,而是對著干,父母讓他往東,他不敢往西,就會出現這種行為的俗語中,“七八歲的孩子為什么會和父母對著干?因為孩子到了青春期。”
那么孩子的青春期都有哪些表現呢?
1、學習上,對學習失去興趣。不愿意學習,成績差,對學習沒有信心,找不到學習的樂趣,認為學習無用,得過且過,離開學校的人也會很多。這些孩子還好不到因為壓力過大而導致心理問題的情況。如果這些孩子在青春期時就有了厭學情緒,他們會產生逃避的心態,所以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
2、心理問題。孩子厭學了,我們對孩子的理解和支持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是因為壓力太大了,而選擇厭學,則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多關心孩子的學習,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
3、學習毅力。有些孩子之所以因為壓力過大而產生厭學情緒,就是因為他們對學習太過于畏縮,太過于看重考試成績,而不重視平時的學習過程。父母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真正能夠做到淡定,孩子才能正確面對考試,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那么在孩子厭學的情緒上,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1、幫助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多做一些能讓大腦休息的事情,學習效率高,就不會有厭學情緒。最好給孩子定一個適合的學習目標,幫助孩子將精力集中起來。
2、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學習目標
每個孩子的興趣都是不同的,學習目標最好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進行合理的調整,制定目標要有個具體的標準,千萬不要脫離實際,這樣孩子也會覺得有壓力。
3、幫助孩子找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
家長要經常督促孩子學習,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在一旁玩手機、看電視,或者是陪伴孩子一起看書,或者是說說在一旁玩手機,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效率。如果孩子正在寫作業,家長可以在一旁陪伴,可以一邊看書,一邊給孩子講一些知識,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更高。
但是如果孩子學習的時候一直看電視、玩手機,或者是打游戲,那么家長就要起到監督的作用,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要一邊監督,一邊幫孩子尋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
畢竟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學習方式是什么,這才是孩子學習成績的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