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脾氣暴孩子不聽話,經常讓我來咨詢。
最近我接到一個小來訪,她給我講了一件她跟兒子的故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一次孩子對媽媽說:“媽媽,你能不能讓我出去玩一下。”
媽媽聽到后就大吼大叫:“不許動,憋回去!”
她兒子卻不說話,就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怎么叫都不出來。
她感覺到非常無助和迷茫。后來我就給她聊:“你看,孩子對你太兇了,你是不是可以和孩子說,我不是看到了,我不知道他有沒有聽進去。”
媽媽聽了就說:“那你能跟我說說,發生什么事了?”
孩子還是不說話。
媽媽還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隨便問一句“你想要什么?”
孩子愣在那里,結結巴巴的回答:“我想要一個香蕉。”
“不行,不給你買,你今天想吃啥子?”
孩子還是不說話。
媽媽突然覺得很失落,二話不說,直接搶過孩子手里的東西,狠狠地扔掉,孩子也委屈得哇哇大哭起來。
這個場景很熟悉,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到底該怎么和孩子做到溝通呢?
一、溝通要注意什么?
1.尊重孩子
孩子在自己探索世界的時候,會有自己的表達方式,也會因為遇到的問題而不會直接用哭鬧來發泄。因此,爸媽可以先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此時的情緒,然后再循序漸進的讓孩子明白如何處理問題,但是,這種溝通方式很有講究。
2.對孩子的哭鬧要溫柔
爸媽要盡量避免吼孩子的行為,孩子一哭就哄,孩子一鬧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最終破壞了孩子的情緒。
所以,在孩子哭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做游戲,看看孩子為什么哭鬧?也許是好奇心驅使他罷了。
3.讓孩子冷靜下來
父母要是能夠冷靜下來,先不要去指責孩子,而是先試著跟孩子做一個深呼吸,讓孩子慢慢平靜下來。如果孩子一直哭鬧,父母不要馬上讓孩子吃東西,可以讓孩子冷靜下來,把他帶離開。
4.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父母跟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應該是平等的,而不是居高臨下的,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懂得如何尊重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延續,也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家庭的未來,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強加于孩子身上。如果孩子違背了他們的意愿,那就讓他們自己承受自己的不開心。
而不是不顧一切地把孩子送給別人家,讓他們感覺沒有安全感,甚至喪失對家庭的信任,更加不利于父母教育孩子。要盡量地給孩子足夠的愛,讓他們得到情感的滿足,這樣才能夠激發孩子的內動力,讓孩子更加勇往直前。
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不要總是低頭看手機,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玩游戲,陪孩子讀讀書,做做家務,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
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我們要慎言慎行,盡可能地避免和孩子發生正面沖突。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們請多努力學習科學育兒知識,及時關注孩子心理健康,避免打罵孩子等暴力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