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青少年在線心理咨詢與援助中心 供圖
【鄭委老師】
前幾天,鄭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舉辦了全省首個“青少年心理健康論壇”,全省首個線上心理咨詢平臺,旨在深入地探討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問題。通過精神、心理、科技、醫(yī)學的角度幫助孩子們解決成長中的煩惱,營造良好的家庭關系和親子關系。這也是一場通過“青少年在線心理咨詢”后,“收心青少年咨詢服務”工作的開展。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的心理問題大多是父母的折射。”鄭委老師說,中國的父母常常表現(xiàn)出焦慮、煩躁、不耐心、煩躁、控制不住情緒,是家庭的“影響因素”;也有可能是學生自身對學業(yè)的要求過高,自我要求過高,導致“壓力山大”;還有可能是孩子的日常生活過于緊張,人際交往少,缺少支持,沒有獲得其他朋友、游戲等方面的快樂,所以轉向心理求助,從而表現(xiàn)出焦慮、緊張、不安等心理問題。
“心理咨詢”是化解“厭學”情緒的良方
“厭學,是個循環(huán)漸進的過程。從厭學到厭煩,從厭倦到最后討厭學習,
從喜歡到討厭學習,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很漫長,家長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問題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心理咨詢師胡老師
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化解孩子的厭學情緒?胡老師給出了三個步驟:
第一,家長要承認孩子的存在
這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需要用一生的學習來充實這個過程。從出生開始,就要接受孩子“我不行”的現(xiàn)實。孩子才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孩子學會“我能行”。
第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
“我的兒子和同齡人不一樣,他小時候不會畫畫、寫字慢,但是他畫畫非常棒,老師經(jīng)常表揚他,所以他很自信,喜歡畫畫,并且報了美術班。而且,他喜歡跟別人溝通,擅長溝通,所以他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跟比他大的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每次去上課,其他孩子都有父母陪著上課,而他的父母總是專注于各種各樣的小玩具,一刻也不能停歇,為此他經(jīng)常不開心。后來,他們帶他去了好幾個小朋友的家里,但是看到他自己的父母卻終日忙于工作,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父母親天生就比他們聰明,所以他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天賦,只是被父母親認為是最聰明的那一個而已。
再后來,他被其他小朋友取笑,嘲笑他,說他的智商不夠,但是在他的眼里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因為他的家庭成員都很喜歡他,并且都是從小耳濡目染,知道父母家人在一起生活,并沒有因為小時候的教育問題而覺得自己不好,反而覺得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把自己當成了自己的父親,所以他認為自己可以成為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一定可以成為他的樣子。
這也是為什么父母會被稱贊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原因之一,父母會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那么自己的孩子一定也一定能好好學習,他們?yōu)榱俗尯⒆映蔀樗麄兿氤蔀榈臉幼?往往會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事,不自覺的去做事,所以在這種思想下就會讓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反感。
其實這樣的想法很正常,現(xiàn)在的父母可不是都是這么想的,他們小時候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手機,他們也沒有為了生活,而選擇過放棄學習,這其實反倒是教育的一種誤區(qū),因為沒有教育好孩子,只有“喪偶式育兒”,這樣的父母都是不愿意去上班的,所以他們才會把自己的孩子扔給爺爺奶奶,然后自己就帶著孩子去學習,希望能夠幫助到孩子。
這樣的父母雖然不能理解,但是他們同樣也是在為孩子們的未來著想,他們也希望孩子們能夠變得更加努力,而不是把一切都交給手機。
沉迷于手機的孩子,在家長身上看到了影子
隨著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工作繁忙的同時,很多家長都是在手機的陪伴中度過了童年,就連最親近的人都選擇遠離,一時間孩子們都非常的無奈,所以有些家長也是十分的無奈。
為了不讓孩子打擾到自己,很多家長會給孩子玩手機,以此來緩解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
這樣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會給孩子更多的陪伴,他會讓孩子明白,只有陪伴著他們的人是最安全的,這樣孩子就會覺得有依靠的時候,從而更加的依賴手機。
適當?shù)莫剟詈⒆?不要吝嗇于獎勵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對家長十分的依賴,甚至有的時候家長會刻意的將孩子會比較小的玩具給孩子玩耍,這樣的做法也是完全的行不通的。
而家長如果強制性的把手機給孩子的話,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對這種行為上癮。
這樣一來孩子對于家長玩手機的行為會有一個良好的認知,也會給孩子的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刻板印象,認為家長是在玩手機,自己是在寫作業(yè),所以手機會變成自己的學習工具,家長心里想要孩子認真的學習,但是又不想讓孩子過多的接觸手機,其實最好的做法就是讓孩子學會正確使用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