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孩子淘氣不聽話,是成長發育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階段。不同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抗。
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可以做出激烈的動作,但是在和他們說話的時候仍然沒有任何要遵守的原則。
“不!不!不要!不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快!快!不聽話,把玩具收起來,否則我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里。”
“不!不!這個不!不聽話,媽媽生氣了!”
孩子的種種不聽話,真的是家長最為頭疼的事。尤其是當孩子開始要自己穿衣服、吃飯,當孩子表示自己不愿意時,總是喋喋不休的說個不停;
孩子有好動、固執、固執,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自己很有能耐,孩子覺得父母不聽他的話,孩子就會處處與父母作對,頂嘴、反抗。
可是當孩子長大以后,變得聽話、懂事,能夠體諒父母,并且很在意自己的感受,不愿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心事,父母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懂事”。
那么孩子為什么會變得“不懂事”?為什么會變得“不聽話”?
其一,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的增強,孩子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獨立思想,父母的權威在這時被質疑被打擊,孩子的內心世界開始變得很窄,有的孩子甚至會在自己的日記本里寫自己的一些叛逆的念頭,目的就是要向父母證明自己長大了,父母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管著自己。
其二,受環境影響,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上午玩游戲,下午上課的時候看小說,晚上的時候打游戲,沉迷在游戲里,不愿意與人交流,慢慢的不想上學,最終還選擇了跳樓輕生。
可見這兩類孩子,不論是哪一種,都有一個共同點,都不想讓家長拉手,讓家長煩不勝煩。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怎么辦,他們也不知道到底應該怎么辦,也不知道家長該怎么做,才是最好的。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相信他們的這種行為也是他們不愿意接受的。
作為家長要先了解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在孩子回答不想上學時,應該先問問他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委屈或是受了什么委屈,只有弄清楚原因,才能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不愿意去上學的原因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去上學呢?
其實孩子厭學也是有多種多樣的原因的,家長要了解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孩子主觀原因不愿意去上學,這是因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或者說是學習方法不當。
有些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或者是學習成績不好,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歧視,或者是不喜歡老師和同學,所以就會產生一種厭學的心理。
有些孩子為了逃避現實,在學習上找不到成就感,就會在網絡游戲里找存在感。
網絡游戲可能是虛擬的,也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的。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沉迷游戲,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就應該好好讀書,將來考一個好的大學,改變命運,從小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的觀念,才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
可是,家長往往會忽略孩子玩游戲背后的心理需求,當孩子一旦游戲成癮,孩子就會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就會感覺不到父母的愛。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家長的情感關注,才到網絡游戲中去尋找安慰。
這個時候,家長對孩子的陪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孩子需要的是高質量陪伴。
我們常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可是這種陪伴不是看著是多少陪伴,而是你在孩子身邊,卻在手機里放不下手機,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變得形同虛設。
所以,家長一定要多陪伴孩子,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這樣才可以對孩子起到非常正面的引導作用,讓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無間。
那如何才能讓孩子放下手機呢?
第一,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教育孩子,其實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因為有太多的父母,自己對孩子的陪伴都是在玩手機。
對于孩子來說,其實是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的,但是很多父母卻忽略了這點,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卻總是選擇把手機放在一邊,那么孩子想要陪伴的時候,自然會選擇手機陪伴。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盡量多帶孩子玩游戲、戶外活動,給孩子找各種有趣的事情做,只有這樣,孩子的童年才能更加快樂、有趣,也才能更加用心的關注父母,也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從而放下手機,不再纏著父母。
第二,給孩子真正的愛而不是成績
說了這么多,就不說說父母平時的教育方式,這次接著往下看。我一向雷打不動地說,我把我的方法總結為3點,希望能給大家一些有用的參考。
第一,為什么孩子們大多熱衷于玩手機呢?
原因是他們的生活太豐富多彩了,
手機里有游戲、有動畫片,有搞笑、有搞笑,有開心、也有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