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孩子不聽話,自己已經很煩了,他總是說我的話你聽,總是說我不聽話,你總是說我沒有條理性,我的話都是一些沒有意義的廢話,都是說著說著,我說了好多遍了,你怎么還是這樣?孩子一聽,就來氣了,一開始也是說了他無數次的好話,但是就是屢教不改,不管怎么勸就是改不了,你不知道該怎么辦。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是一場持久戰,不要認為你說的孩子就必須聽,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說教,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父母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往往都會受到孩子的反抗,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只要你講道理,他都會不聽,還有的父母會經常跟孩子說“死不承認”。比如,為什么你不能看電視,為什么不能打游戲,為什么不能總是不上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父母的眼里,好孩子就是聽話的好孩子,就是懂事的好孩子。
但是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也需要被尊重,只有在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情況下,孩子才會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親子關系也會更加融洽。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家長不能以家長的意愿去要求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讓他學會獨立。
但是要懂得孩子的內心感受和需求,耐心地傾聽他們,讓他們學會表達,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第四個階段:孩子12歲之后——“青春叛逆期”
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中來說,孩子12歲以后就有可能會出現叛逆期,不管孩子叛逆期的嚴重程度有多嚴重,只要家長充分尊重孩子,傾聽和接納孩子,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就一定能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只有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他們才會跟父母打開心門,真正的去了解他們的需求。
孩子叛逆期的“生理原因”:
1、認為自己長大了,可以自己作主意了
有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種種叛逆行為時,都習慣性的把孩子當做小孩子看待,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總是想著讓孩子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方式來做事,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所設的樣子做事,于是就出現了家長越俎代替,孩子越叛逆的現象。
2、不愿意接受父母有自己的思想
有的孩子在面對父母的管教時,會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教導,甚至會直接和父母對著干,這樣的現象也常常發生在青春期孩子與父母對著干的現象。孩子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教導,甚至會有一些不良行為。
3、親子關系疏遠
當父母長期與孩子處于一種不平等的關系中時,父母本身就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另一個伙伴,而孩子也會因此有一種被當成大人對待的感覺,所以他們就會更愿意與父母進行溝通,父母也更能夠了解孩子的內心。
小編曾有個朋友在和我聊過這個問題時說,“我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回想起來還是很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但是很后悔,畢竟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很多問題想要一起解決,溝通起來很困難。”
看到這里,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好像完全不需要通過溝通來解決。顯然,這是不可能存在的。
其實溝通是有著很多技巧的,而最有效的一個技巧就是“以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
這種看問題的視角,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去放大孩子自身的優點,從而進行積極地引導,提升孩子。讓孩子獲得更好的自我成長。
那當然,如果父母能夠做到這三點,那孩子的問題也能夠很好的解決。
第一點,引導孩子思考
在面對孩子犯錯誤時,作為父母,我們要做到理性地觀察孩子自身的心理發展,分析孩子錯誤的原因,找到孩子自身的原因,從而采取有效引導的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要知道,父母的愛,就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強大的后盾,也是孩子前進路上最有力的助手,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應該給予積極地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原因,并給予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才會在犯錯后,有正確的應對方法,但是如果父母的愛太過嚴苛,那么孩子就會變得無所適從,因此才會變得不懂事、不聽話。
2、孩子本身的性格影響
父母的脾氣,對于孩子來說是最直接的影響,如果孩子本身的性格很好,但是卻遇到困難時總是會退縮,那么孩子的內心也會很大概率會被影響。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的吼叫,而變得不自信,甚至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來對抗父母,父母吼叫孩子,孩子也會跟著吼叫,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當有一天,孩子受到父母吼叫時,可能也會變得更加的內向,不敢與別人交往,會變得更加自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