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最新數據表明,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比例高達24.6%,12~18歲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穩步增多。2020年,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
來自全國的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雖然目前尚缺乏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但還是比較關注在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上。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中,高中生和大學生的抑郁檢出率分別為24.6%和4.5%,其中重度抑郁為7.4%,大多集中于初中階段。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這份報告中,女生有自殘、自殺的念頭,也有家長對抑郁的認知有所偏頗。下面列出的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讓人忍不住感慨萬千:
“正在成為人們奚落和歧視的對象之一。”
“陽光下的遮陽局”
“光線越來越差,我會待在一邊,能看見的就少了。”
“大齡未婚先孕、未成年生育、再婚、不工作,對真正的男人而言,都是奢侈的。”
這個世界,世俗的美好,永遠都不會被人所認可和接受。但凡想要擁有一個好看的外表,或者說內心世界的充實,那一定是付出很多艱辛汗水的努力才換來的。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高期望值是良性競爭帶來的壓力。但也確實有不少男女雙方通過了M的成績成為了“亦師亦友”,甚至還有人認為PUA(PUA)才是正確的愛情觀。
就拿今天的話題來說,你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一句鼓勵的話:
你的成績如此優秀,同學你的成績那么棒,你的家境那么好,你的未來肯定是會有很大的希望的。
不過,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千萬別忘了問問我們身邊的人,哪一個會更加的愛你呢?
是更加的憐惜,哪一個更加的贊美你呢?
最讓人痛心的是那些所謂的“剩飯剩菜”,一些鄰居大姐就是這樣的。
她們很樂意在曬出自己的做飯視頻的時候,來點評一下這個小伙子,因為不想去打工,就只能靠出賣朋友們的身體了,也許只有你們身邊這些人知曉了吧。
有些人是賣菜,有些人是食堂的服務員,也許就有了屬于自己的小家。
這個世界上,永遠只有一個不在乎我的人。
我是怎么了??
為什么不想去學校?
為什么我的生活,就那么單調?
為什么我的狀態,就那么挫敗不堪?
為什么我的學習成績,就那么差?
為什么我的聽課,就那么輕松?
為什么我的作業,就那么輕松?
為什么我的成績就那么慘不忍睹?
為什么我就那么喜歡上學?
當你把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會更加復雜,更加困難,更加無法解決。
這就是人的“生存本能”。
人的本能越強,想干的事就越多,越想干的事就越多,無法預計。
就像一個紅衣少年被關在鐵門外,不知道干什么,但他把鐵窗關上了。
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固有觀念,根深蒂固在他們的腦海里根深蒂固。
而父母的固有觀念就是說:你是孩子的整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里,只有父母的關愛,遠遠大于尊重,還不如一個陌生人。
所以,父母真正的作用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告訴他,“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1.信任之后,他們才有信任感
經常聽家長們抱怨孩子不愛學習,覺得孩子不上進不愛運動。
這無疑是對孩子的一種不信任。
作為父母,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的情緒流動,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尊重。
2.與孩子協商制定合理使用手機的規則
對于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地點、是否有違規的情況,家長要跟孩子制定規則。
另外,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手機的使用范圍,靈活掌握手機的使用方法。
3.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合理使用手機
當孩子有手機成癮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呢?
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
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家務。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
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游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游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3.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
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游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根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