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標準(2016-2020年)中,有一項2022年被納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衛健委的精神實質項目。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任重道遠,不僅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了廣泛關注,在近年來我們國家還逐漸重視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發現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出現了很大的“影響”,對孩子們來說,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僅是父母有,也跟父母有關,還跟社會上很多人對于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上,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個國家要想培養健康的孩子,必須要重視心理健康。2018年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報告顯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為17.2%,重度抑郁為7.4%。按照此前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來看,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已經達到了24.6%,其中,重度抑郁為7.4%。抑郁的檢出率與我國目前的抑郁癥發病率差距很大,但也并不是說每個孩子都是抑郁癥患者,大部分的孩子都遇到過不去上學的問題,只是父母不知道而已。
那么我們的孩子為什么會厭學呢?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個孩子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父母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如果孩子有一個在自己眼里是“壞孩子”的父母,總是會認為孩子得了心理疾病是“青春期叛逆”,對此孩子也會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導致孩子有很大的負面情緒,這會讓孩子在父母看來,孩子不愛學習,在父母看來就是不愛學習。
在一個人的一生當中,家庭應該是最重要的場所,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應該給孩子一個和諧、溫馨、幸福的家庭。但是如果夫妻關系不好,經常吵架,孩子會感到恐懼怕和害怕,這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是非常不利的。
2、沒有安全感
有的孩子性格孤僻,在父母爭吵的環境中長大,他們或許會變得敏感、自卑、不敢與人交往,這類孩子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很大的期望,也很在乎自己的成績好壞,但是在意的總是自己是否優秀。
當父母經常吵架,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傷害,當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過于嚴厲,總是以打罵的形式對待孩子時,孩子也會因此而產生憤怒的情緒,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有自卑的心理,為了不讓父母吵架而遠離家庭。
3、家庭關系不和諧
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心里就會缺少安全感,甚至會想要遠離這個家庭,去外面尋求其他人的關愛,這個時候就會迫使孩子過早地接觸到家庭關系不和諧的人,或者是家庭關系不和諧的人,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是自卑的,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總是擔心自己會出什么意外,所以他們總是刻意的在制造各種各樣的意外,讓自己身邊人的存在感更加強烈,最終讓自己成為一個躡手躡腳的人。
4、家庭關系不和諧
因為父母雙方都是家中的長輩,他們總是會對孩子有一定的要求,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絲一毫的壞習慣,如果孩子沒有出現任何一個缺點,那么父母會將所有的事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要求時,父母就會被扣上“不孝”的帽子,這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不信任,對于父母之間的關系建立也會產生一種疏遠。
5、面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偏差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第一反應是責罵孩子,導致孩子出現了一些不良行為。而當孩子出現了不良行為時,父母又會不聽之任之,對孩子進行打罵,導致孩子不敢說話,沒有自信,性格越來越孤僻。
6、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當孩子出現了不良行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讓孩子換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處境。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自己,看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給孩子提供了錯誤的條件。
7、不會教育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不僅僅是小時候惹的禍,作為父母的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分析出孩子問題的原因,然后對癥解決,而不是一味的打罵,甚至用一些粗暴的手段來強制孩子必須要聽自己的,這樣只會把孩子推得更遠。
不要對孩子過分溺愛
過度的溺愛,孩子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其實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
當孩子出現了問題,家長首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問題,是否對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要知道,很多孩子在外沒有朋友,很少和朋友交流,不喜歡跟父母交流,很多孩子因為父母,把孩子送給了老人,就會通過手機發泄自己的情緒,在這個問題上,要做一個合格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