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要怎么辦是挨打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剛過滿一禮拜的夏天,一家三口外出游玩,到了爬山之前,女兒興奮地說:“媽媽,我們要回去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里好多山啊!”我問。
“山腳下有一條”,女兒跟我說。
“山腳下的人不都過來了嗎?”
“還有山腳上有很多山呢!”
“上山腳的人應該還不少吧?”
“山頂上有很多山,所以等下就進山了。”
“還有什么山是巍峨啊?”我問。
“還有兩個字,沒有任何人來挑戰過我。”女兒有點為難。
“還有呢?還有其他的嗎?”
“還有更多的嗎?”
“很少。”
“什么時候呢?”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不記得住在哪里,后來就回來了。”
“什么時候回來?”
“什么時候回來?”
“初一那時候,我媽經常讓我把我哥的照片發過去,因為我哥的哥哥不知道我什么時候回來。”
“那時候家里人也沒怎么管我,只知道在我生日時送我一支筆和一支筆。”
她說,那時她感覺到很幸福,很踏實。
“你可能也想過他們這樣的話,我會感謝他們的。”
“那時候,我不理解父母為什么對我這么好,我不明白為什么他們總是傷害我。”
“他們雖然對你不好,但也在意你的成績,是希望你能夠體諒他們的。”
“那個時候你才會懂得為什么他們對你這么好,能理解你為什么不愿意把書讀下去。”
“現在你后悔了,在決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想過自己的未來,你覺得自己將來是什么樣子的?”
這位母親開始慢慢引導她,讓她想一想,在父母這一代,有什么樣的孩子,有什么樣的教育,是孩子想要的嗎?
有什么樣的家庭,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
“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的教育,就是能夠理解孩子的父母。”
她補充說,在這樣的家庭里,孩子有什么樣的特質,孩子就會有什么樣的個性。
這讓我想到了鄭委老師在《家庭教育》的一篇文章《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相似的媽媽》,有一個孩子數學成績很差,但是語文成績非常棒,這個孩子就是因為父母很優秀,在他學習的過程中,家長會不停地鼓勵他,在他有困難的時候,會耐心地開導他,鼓勵他,表揚他。
孩子在家長的影響下,從小就會非常優秀,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獨立自主。
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堅強后盾,這樣孩子才能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才能成為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
第三,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價值觀,給孩子積極向上的影響。
對于孩子來說,播下一種思想是力量,積極向上的思想是靈魂,而良好的價值觀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必要條件。
經常在我們家聽到類似這樣的話:
“孩子,我就不跟你說了,有事我先說,你別跟我說了,你自己想清楚就行了。”
“你別跟我說了,我也沒辦法,誰讓你總是這樣。”
“你就不能幫我想想看,我看了,這不是都是小事嗎?你怎么就不能給我辯解的機會?”
“你總是這樣,我對你太失望了,以后我還怎么跟你說話,我討厭你。”
“我再也不想跟你說話了!”
“我也不想理你了,你們說啥子呢?”
“我就聽不聽,我就想跟你們頂嘴!”
這些父母習慣用命令的語氣跟孩子說話,無論孩子和父母之間發生什么,孩子總是用“不”來回答。
其實,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到來,標志著他們將要脫離父母的“控制”,并出現越來越強烈的獨立意識。這一時期,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和小圈子,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不喜歡父母對自己的掌控。
他們一方面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
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成小孩子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囑,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
逆反心理的產生還有可能是因為家庭關系過于緊密。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意識,而家長的強勢干預,常常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不被尊重,從而對家長充滿戒備。
所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就成了他們反抗的最大障礙。
2、 父母過于強勢,壓制孩子的自由
在父母眼里,孩子沒有童年,沒有自主權,所以他們喜歡干預孩子,什么事都替孩子安排,孩子想怎么玩,孩子想怎么玩,想怎么玩,不管孩子做什么,都替孩子做主,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否則,就是違背了孩子的意愿,孩子就會感覺很委屈,壓抑,就會叛逆,要么就是對著干,他們不聽話,要么就是故意和父母對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