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我說我們家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
你為什么不聽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你明明就是在家長的呵護下長大的,怎么就越大越難管教呢?
為什么在你眼里,還還是小孩子,任性成性呢?
因為你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的行為沒有對錯,所有的行為都是感受的表達。
當你能真正的接納孩子的感受,你就會發現,原來孩子有問題,孩子還想跟你“對著干”。
1
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只“老虎”
但是也是只有忍無可忍,才會出現了“踢貓效應”。
什么是忍無可忍
?
在面對孩子的憤怒、發火、頂嘴、不服管教時,有的父母會失去理智,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結果可能是更糟糕的。
一是,孩子可能會破罐子破摔,跟你對著干。
但是也有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會變得很懂事,會在父母面前收斂很多。
另一個就是,孩子也會在這個階段,努力學習和成長,爭取成為令父母驕傲的孩子。
他們會盡力在這個年齡和大人的表現面前,證明自己。
因為在他眼里,只有自己,才能贏得父母的喜愛。
二、培養孩子的逆商
《為什么不要為孩子犧牲很重要》一書中說:父母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生命中分離出去。
孩子從你生命中分離出去以后,他能體驗到哪些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最需要的是什么?
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孩子的生命價值是什么?
就是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跟孩子分離,他都會得到。
如果你用命令的方式跟孩子分離,那么孩子實際上就會一直處于防御狀態。
他的生命價值是被忽視的,孩子的生命價值是被忽視的。
那么孩子就會從防御狀態慢慢崩塌,最后甚至走向極端。
所以說,作為父母,當我們發現孩子的生命價值,我們就要開始學習,也就是學習如何去尊重孩子、關心孩子、愛孩子,孩子才會慢慢地從防御狀態慢慢恢復過來,從防御狀態回歸到正常狀態。
那么我們具體如何去看待孩子的防御狀態呢?
第一,要允許孩子有負面情緒。
作為家長我們要允許孩子有負面情緒,允許孩子有負面情緒。
不可否認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然而負面情緒也有積極的意義。
比如說,焦慮情緒是允許孩子有負面情緒,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不允許孩子大聲嚎啕大哭。
允許孩子說出“我很難過”,不允許孩子大聲喊或哭泣。允許孩子把負面情緒釋放出來。
這個過程我們需要對孩子多一點耐心,用小范圍的問題,不大范圍內的問題,不干涉孩子的情緒,只是單純的問,不評判孩子怎么了,不關心孩子為什么。
第二,允許孩子有情緒。
“情緒有什么呢?”孩子說,“沒有什么就好像大禹巴,怎么勸都沒用,只會讓自己更加生氣,然后孩子更加哭,最后完全發泄。”孩子說,“是的,情緒是個大詞典。我能想象出,自己這么傷心的時候,做什么都不可能好受。”
第三,我們也可以說,“其實媽媽小的時候也像你這樣,不記得了。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夠理解媽媽的感受,如果你能夠站在媽媽的角度去傾聽,就不會覺得和媽媽發生沖突了,你對媽媽有了尊重。”
第四,和孩子之間達成協議。
媽媽和孩子達成協議,比如說,每天中午吃完晚飯后,可以讓孩子去做作業,做作業之前的間隙可以多看一會書,可以和媽媽聊聊天,或者寫一些有趣的筆記,可以和媽媽分享學校里的趣事,或者是和同學們交流一下,等等。媽媽也可以和孩子達成協議,比如說媽媽要征得孩子同意才能去玩,但前提條件是作業要按時完成。這樣孩子就能明白,玩是會熬夜寫作業的。
每天晚上七點半之后,孩子就會準時上床睡覺,或者是第二天起床。但是在這兩個時間段里,你不能玩手機,不然孩子就要鬧著你才能睡覺。最好是在九點鐘關掉手機,讓孩子睡覺之前放下手機。
7、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對于孩子玩手機,我們大人玩手機也不能自控,孩子也是一樣。比如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規則意識。不能把手機看作洪水猛獸,愛玩手機,就是因為手機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負面影響。
首先,長時間玩手機對孩子的視力會產生損傷。特別是0-6歲的孩子,每天長時間玩手機的話,視力會下降。
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控能力有限,往往都是以玩手機為主。尤其是5歲以內的孩子,一旦沉迷于手機,可能對視力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甚至會造成終生。
現在人們很多的工作、生活中會接觸到手機,比如做視頻電話等。而現在手機里的各種各樣的APP都有少兒不宜,特別是一些很刺激的,比如說打著益智類的旗號的,經常還會有一些比較火辣的視頻和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