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的孩子不聽話、不懂感恩、不懂敬畏、不懂事,是父母經常會出現的一件事,不僅父母難以管教,老師也無法管教。
面對14歲左右的孩子,應該這樣教
陳先生家的孩子今年14歲了,在讀初一。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陳先生在孩子13歲的時候,給孩子的父親買了一部手機,因為擔心孩子一直用手機,耽誤學習。
有一天晚上,孩子沒完成作業,怕影響孩子的睡眠,就給孩子買了一部手機。
晚上睡覺前,陳先生特意和孩子約定,如果作業完成的好,周末可以玩半小時手機。
到了睡覺的時間,陳先生發現孩子還沒睡覺,又趕緊把手機拿走。
沒想到孩子大呼:“你們都玩手機,憑什么讓我寫作業?”
說著說著,孩子的眼睛就紅了,陳先生一時語塞。
但他還是安慰自己,孩子都這么大了,不能玩手機。
于是,他也順著孩子的意思來,陪孩子寫作業。
寫作業一向如此,每天都是盯著孩子寫作業,每隔一段時間就給孩子看手機放松一會。
可每當看到孩子祈求著要手機的時候,陳先生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聲訓斥道:“你就是手機玩太久了,我看你是怎么做到的?”
好幾次大吼大叫的時候,孩子都在哭,孩子卻還在一邊抽泣。
陳先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生怕孩子出點什么事。
可孩子的手機癮漸漸戒不掉,陳先生也覺得不是什么大事。
如果有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管控不住自己,還在咬手指頭,而且越咬手指頭,他覺得孩子不對勁,就想帶孩子去看醫生。
可醫生說,孩子的咬手指頭,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陳先生也毫不猶豫的帶著孩子去了醫院,醫生說:“孩子沒啥事,也不會咬手指頭。”
他告訴醫生,除了這個原因,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
心理學家認為,不良的壓力可能是造成孩子咬手指頭的原因。
心理健康,心理壓力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大人為了追求快樂、優越感,把孩子的童年還給了他,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
到頭來,孩子也會按照父母的期待,成為那些只有別人比他好的人。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從小沒有機會去做這樣的事。
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小時候是父母給了他生命,因為他是被動接受父母的安排,在這個過程中他會變得更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當他長大以后,他要做出選擇的時候,他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這個過程中,他要通過父母的教育,去理解和接納父母,和父母在一起成長,才能夠學會如何去正確地去面對挫折,自己才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不是說:“如果你再這樣,我就不愛你了!”
有的家長,無論孩子成績怎么樣,都會在孩子面前說:“這次成績差,下次就別考了!”
考得不好,就否認孩子的付出,這樣孩子也會因此而產生“自卑感”,這樣下次的考試就不會如愿了。
作為家長應該要做的是,讓孩子知道,爸媽的愛是無條件的,無論成績好壞,爸爸媽媽永遠都愛你。
2、包容孩子的不完美
真正對孩子好的,是包容他的不完美。
有的家長會說,我就是個挑剔的人,什么事都要求孩子第一時間做到最好,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自己期望的那樣,家長就會覺得失望,進而否定孩子的一切。
孩子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無論做什么事都會有失敗,失敗的時候,有父母陪在身邊,孩子還有信心去嘗試,這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更加的有信心。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更加愿意去嘗試,遇到挫折也更愿意去戰勝困難。而有些家長在孩子失敗后,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強加在孩子的身上,總是給孩子灌輸自己的負面情緒,慢慢的孩子會自卑,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3、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自信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的,而在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對于孩子的自信心,家長要多鼓勵多支持,并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這種自信是很有價值的。
4、讓孩子敢于表現自己
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后,他們的內心是充滿著滿滿的力量感的,所以孩子們才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所以家長們在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敢于表現自己,敢于表現自己。
結局其實很美好,有時候你會發現孩子只是和家長親近了,而已慢慢的孩子變得自信起來。
5、鼓勵孩子自立
家長們一定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也不要總是幫孩子收拾,當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告訴他們要注意的事情,比如當孩子洗碗的時候,父母要告訴他們如何去洗,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該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