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有哪些癥狀?
在兒童青少年的中,常見于精神科病房,最常見的癥狀就是“不高興”、“情緒低落”。具體表現為一、情緒容易激動、悲傷、失眠、經??奁?、暴怒、容易生氣、易沖動、愛做出不可思議的行為、常和父母頂嘴、不想上學,做事拖拉等。
這種患者常表現為學習成績下降、逃課,甚至離家出走,嚴重時還會出現自傷自殘等行為。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果不診斷為,我們往往認為這個是“非常容易被激怒”、“經常感到憤怒”,而且很有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自我傷害、自殺自傷。如果不診斷為,很難確診,只有當時才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才能在遇到突發事件時,第一時間就想到應該求助于心理醫生。
所以,對于孩子確診,父母不必過度緊張。
那么,如果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父母要怎么做,才不會讓孩子患上“”呢?
一、首先我們要明白“”是什么?
“”又稱“躁郁癥”或“雙相”,是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郁發作的一類疾病。其癥狀包括了:
1.心境障礙:心境障礙的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高漲,在情緒高漲期和低落期,患者常會心情郁悶、意志消沉、容易出現自傷等行為。
2.思維障礙:思維聯想、做事常常脫離現實,不能有效地運用自如?;颊呓洺ky以堅持靜坐,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在工作時因為難以忍受各種不愉快的事情而感到疲倦。
3.意志活動減退:患者對多數事物的興趣與樂趣都明顯降低,自我評價較低,甚至產生自殺念頭,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主要表現為:經常過度的自責、自罪、悲觀、自我貶低、無價值感、悲觀厭世,常伴有消極自殺行為。
4. 行為:反應遲鈍、優柔寡斷、依賴、過分沖動、提筆忘得很嚴重、學習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常犯困、常把自己搞混、記不住當天考試忘了、作業做了、第二天考試考砸、成績下滑、睡眠不好、頭腦簡單反應慢半拍、不愛上學、情緒低沉、無法集中注意力等。
5. 興趣減退:經常感到心情不好、高興不起來、對以前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失去學習動力,不愿與人交往,嚴重的甚至不想出門、不愿上學。
6. 身體不適:頭痛、胃痛、惡心、、嘔吐、心慌、胸悶、氣喘息跳動、胸悶、惡心、胃痛、四肢乏力、胃腸道不適、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發作性厭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痛經、潮熱盜汗、心悸、尿頻、口唇潮紅、出汗、手足口干、腸胃功能失調等。
7. 睡眠不好:睡眠過多、身體感到疲倦、疲乏、思維能力下降、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各種不良情緒所影響。
8. 退縮:逃避現實,對自己喪失信心。
9. 焦慮會導致注意力下降、壓力增加、自責自罪、自卑、自殺觀念和行為。
1. 抑郁是對于一些日常行為的自我否定,對自己缺乏自信。
2. 自卑是對自己的不認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3. 感覺自己隨時隨地都處于一種悲觀的狀況,無法擺脫這種狀態。
4. 害怕與人接觸:無論如何也不能維持正常的社交生活。
5. 常有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或其他興趣減退的表現。
6. 對曾經感興趣的事失去興趣:無論如何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或者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7. 注意力不能持久:盡管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會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但因為緊張的肌肉無法放松,更多的是不停地刷手機、屏默,不斷地工作和學習,哪怕只是坐下來,也只是不停地刷手機,長此以往,會影響到他的注意力,讓他的精力分散,不知不覺,就會開始出現走神,然后再集中注意力的情況。
還有人際關系方面:同學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如果孩子性格內向,甚至受到同學的排擠,這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從而使孩子感到孤立無援,產生自卑的心理。
這種情況下,父母就要多帶孩子出去旅游,開闊視野,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比如游學營,夏令營,都可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動手能力。
讓孩子學會交往,結交新朋友,學會與人相處,適當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成長為更優秀的人,這也是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
※ 培養孩子的人生觀
對孩子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做人的底線是什么,在哪里跌倒就應該怎樣爬起來,做事情也應該要有始有終,而不能因為一時的安逸,而喪失目標,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投入到大好的學業之中,最終因為懶惰而荒廢了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