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讓孩子遠離焦慮?
近日,山東省臨沂市心理衛生協會、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發布了《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干預系列》,邀請專業、健康教育工作者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講解緩解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早期干預對兒童青少年的行為影響,幫助家長在孩子行為問題發生時,更加科學地、系統地引導和幫助孩子。
本系列課程共5節,帶你一起了解焦慮的科學、病因、預防和應對。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01
01
家長如何識別孩子的焦慮情緒?
當孩子的某個行為超出了正常范圍時,其背后一定隱藏著他的焦慮,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去識別孩子的焦慮信號。
通常,孩子在感到恐懼怕、害怕時,都傾向于回避父母的擁抱,這就是一種焦慮。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識別孩子的這些表現?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的表達
孩子在感到恐懼怕時,通常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情緒,例如害怕怪物、害怕打雷、害怕自己的寵物出意外、害怕陌生人、害怕獨自一人、害怕見生人、害怕出門、害怕上幼兒園。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的發現孩子的情緒,并且與孩子進行共情。
“寶貝,你很害怕是不是?”
“害怕是不是?”
“是的。”
“你害怕的是什么?”
“你以前不是這樣的嗎?”
“孩子,你害怕的是什么?”
“是黑暗。”
“害怕什么?”
“害怕黑暗。”
“你害怕的是什么?”
“害怕黑暗?”
“害怕黑暗?”
“害怕黑暗?”
“害怕黑暗?”
孩子內心都是怎么想的?所以,今天我們想聊聊這個話題。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什么是“害怕黑暗”,以及為什么害怕黑暗?
心理學家:恐懼源于未知
從心理學家來說,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雖然沒有明確的具體的對象,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對象面前,我們往往會產生強烈的恐懼,并且會把這種恐懼當成是“毒素”。比如說,你的父母總是會在你考上大學后,各種各樣的因素來提醒你“別擔心”,比如說,你的同學和朋友都會在你面前搖號,你會變得很害怕他們。
當你把恐懼的東西放在了你的面前,你就會很認真、很努力地研究如何在這門學科上做到最好,那些對你來說比較困難的題目,也許你已經做過,但是那個學科總是在那里放棄了。所以,人們對待學習是有一個過程的,假如你把這個過程當成一種應付人的方式,就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
所以,如果你的同學和你一樣,假如你一直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并且對學習還是感到厭煩,那么你可能需要去調整你的心態了。
現在有很多的大學生,因為學習成績的原因而產生對于自己的厭惡感,并且會覺得對于自己已經失去了信心,感覺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再加上學習成績不好,更加的失去自信。
對于一些心理素質差的同學來說,他們已經失去了信心,也就是說他們對學習已經失去了興趣。
這些同學之所以會產生對學習的厭惡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來自于學習成績的差距,家長要想讓孩子在學習上有出彩的提升,就要先從這幾方面入手。
第一點,先從孩子自身的原因。
對于孩子來說,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學習能力也不同,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為孩子制定一些孩子喜歡接受的學習方式。
可以從孩子的性格特點入手,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這樣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他們把心思放到學習上,減少叛逆的行為。
第二點,給予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
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叛逆的孩子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放棄,家長不妨可以給他們多一些選擇,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即使是錯誤的,家長也要做出一定的鼓勵,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不好的,這樣可以讓他們有積極的情緒,也能讓他們學會自我控制。
第三點,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斥。
有的孩子在犯錯誤或者失敗時,或許家長覺得這個事情做得不對,但是不知道該如何去糾正。因此家長不妨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家長可以給他們講述錯誤發生的原因,這能讓他們理解自己的錯誤,并且在他們的心理建設過程中,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認識錯誤的原因,從而更好地改正錯誤。
同時,也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形成自我約束。
比如說,如果孩子是因為學習基礎差,那就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掌握學習方法,可以通過一些游戲,或者是閱讀,或者是其他的方式,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對于孩子出現的錯誤,家長需要理智對待,但是因為情緒波動性的原因,可能就會打罵孩子,這樣對于孩子的心靈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也會讓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會讓他們感覺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