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服務進校園
近日,南都記者與其他三名青少年家長進行了一次交流,聊到將如何教育、培養學生,如何教、如何溝通的話題。
“孩子玩手機有錯嗎?”這個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青少年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呈明顯上升趨勢。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游戲成癮”的現象,已經不再只是簡單的上網玩耍那么簡單。在2018年的《國際疾病分類》中,游戲成癮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過度或反復的游戲行為。游戲成癮的主要特征是:在長時間的游戲或短時間的游戲玩?;顒又?表現出行為失控、焦慮不安、反應遲緩、注意力不集中、為游戲花費很長時間、減少或停止時能感覺良好。
游戲成癮是一種與娛樂和情緒有關的精神障礙。患者一旦玩游戲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產生嚴重的負面情緒,因此會出現焦慮、抑郁、憤怒等不良情緒。
但由于游戲成癮者并不是通過游戲來緩解焦慮,而是通過網絡游戲來緩解焦慮,在孩子的世界里,網絡游戲只是他們用來緩解焦慮的一種替代品。
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判斷力和自制力比較薄弱,而網絡游戲具有可供孩子們放松的特性,其不像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是可以給孩子帶來身心健康方面的益處。
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與缺少家庭的溫暖有很大關系
在眾多游戲中,網絡游戲是最不被認為毒害的存在,在游戲里,玩家可以大殺四方、升級打怪,自己得到的成功的經驗值就越多,這種成就感可以使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更加自我價值感,并且能促使他們更加沉迷于網絡游戲。
相反,在學習和生活中,他們可能遇到困難,成績也會被打擊掉,在虛擬世界里,他們更容易找到成就感。
甚至在受到家長批評教育的孩子身上,也會有類似的經歷。因為不被理解,所以他們傾向于破罐子破摔,干脆遠離學習。
3
網絡游戲能帶給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成就感
游戲能帶給孩子的成就感,在生活中很難找到,但是在游戲中,比如隊友們配合打游戲時,孩子能夠體驗到強大的榮譽感。
父母想要了解孩子在游戲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孩子肯定,激發孩子的成就感,這樣孩子才會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更感興趣,并且有意愿付出努力,不斷進步。
二、游戲可以帶給孩子愉悅感
有一個好的游戲伙伴,叫做“游戲伙伴”,這個游戲的伙伴可以是孩子的好朋友,或者是孩子的好友,但前提是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孩子一起玩,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在游戲中的正向感覺。
其實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了解未知世界的途徑,只有他們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而不是一味的聽從父母的安排。
游戲玩好了可以很自然的回到現實生活中,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有更多的興趣愛好,這樣他們在游戲中就會減少一些孤獨感,可以找到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樂趣。
當然,作為家長來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因為游戲玩游戲而放棄了學習,那么他們會有很大的失落感,這個時候他們也會有一種不被家人理解的孤獨感,這個時候他們就會去游戲中去尋找安慰。
其實我們的家長就應該明白,只有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最應該關注的,網絡游戲作為一個可以促進孩子社交的工具,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去了解孩子,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如果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足夠的心理滋養,那么他們就會借助網絡游戲去彌補生活中得不到的關愛,這個時候我們要去了解他們內心的孤獨,通過游戲可以讓他們獲得一些成就感。
05 合理引導
其實沉迷游戲的孩子也不完全是壞孩子,他們只是缺乏自制力,缺乏自我控制。
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去引導孩子,讓他們慢慢養成自我控制的能力。
首先我們要先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他們喜歡玩游戲的原因。
有些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是個“完美”的孩子,比如有些孩子非常沉迷于游戲中,甚至在上課的時候都把手機放在身邊,
這就讓很多父母非常頭疼,有些孩子甚至還喜歡上了一些極端的東西,這就讓父母覺得非常擔心。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和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溝通,
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玩游戲,玩游戲的好處和壞處是什么,然后幫助孩子區分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最后一點,我們要幫助孩子認識到游戲的壞處。
很多游戲對于孩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幫助孩子解開心結,又能幫助孩子釋放壓力,幫助孩子放松身心健康,還能讓孩子從中獲得成長的快樂。
比如一個13歲的男孩,每天放學后除了完成作業,就是玩游戲,作業不用心做作業,經常是偷偷摸摸地玩游戲,白天上課,也是心不在焉,注意力完全不在學習上,老師也多次請家長到家里進行溝通,并沒有什么效果,可是父母發現了,奇怪的是孩子仍然每天晚上都在玩游戲,那么高情商的父母可能會想出一個妙招,就是在孩子玩游戲的時候,他們不要在孩子身邊不停地嘮叨,把游戲放在身邊,跟孩子約定好,每天規定孩子玩游戲的時間,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最好遠離游戲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