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重分離焦慮的孩子怎么辦?
1、營造氛圍,有準備
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情緒。特別是對于孩子來說,本身的安全感會非常不足,一方面自己沒有辦法獨自面對新環境,會引發焦慮;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有了這樣的情緒,家長更應該幫助孩子重建安全感,相信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是作者的建議,我們先不要急于立刻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問題,或者是把焦慮傳遞給他。而是要思考,此刻孩子的情緒是如何產生的?他的認知到底發生了什么?在他需要安慰的時候,又是怎么表現出來的?他的情緒是怎樣被我們感知到的?
有時候我們會根據具體情況,來幫助孩子進行一些“準備”。
1.處理分離焦慮:
在準備好一切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媽媽要去上班,你的安全感一直是爸爸媽媽給你建立的,你需要有更多的力量來應對分離。
同時,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分離焦慮可能是因為媽媽的離開引起了孩子的焦慮。
有時候孩子不僅僅是不知道媽媽去上班,
更多的是孩子沒有辦法自己跟著媽媽一起去面對分離,去面對恐懼,這樣就會產生一種焦慮感。
這時候的媽媽,需要引導孩子,可以跟寶寶進行下一步,比如媽媽先抱抱,媽媽親親,然后再慢慢離開,當然,不要走開后一直讓孩子跟著媽媽,這樣反復幾次,孩子就會有焦慮的心理。
同時也可以跟寶寶進行下一步,但是媽媽一定要注意,分離的時間到了,媽媽就不能再陪著你了,你應該馬上回來。
這時,媽媽再陪著孩子離開一會,這樣一來,寶寶會意識到媽媽不在身邊,即使再不見了,也沒什么,以后媽媽就不會回來了。
當然,如果真的要離開,也要告訴孩子,你要去做什么,和媽媽一起去做。
當然,媽媽不能保證你絕對沒有回來,也不能因為媽媽離開以后你就再也不能陪著媽媽了,而讓寶寶一個人孤零零的跟著媽媽,這其實是很危險的。
分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好安全措施,最好做到離開現場,讓孩子單獨面對你,或者在你可以假裝不見的時候,再來見到你。
讓孩子知道你會回來,就不會讓他發現你不見了,這樣也更好。
5、喜歡上幼兒園
其實,孩子入園很快,也很快,就像小樹苗一樣,他們會長成樹。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提前一個月給孩子準備好了幼兒園,讓他覺得媽媽是舍不得他的,只有他的內心足夠強大,他才有機會去學校,去面對更多的問題。
孩子終歸是要長大的,我們不能永遠都去代替他去承擔所有的問題。
但是,至少我們要告訴孩子,你可以有勇氣讓媽媽陪伴你,但是你需要學會安全,并且能夠獨立自主。
6、不擔心你的未來
沒有哪個孩子會對父母撒謊,如果你因為擔心將來會失去,所以你會不自覺地給孩子灌輸很多擔憂。
可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越擔心孩子的未來,孩子越是“危險”,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試探我們的底線。
與其說是害怕,不如說是我們對未來的恐懼。
《小歡喜》里,方圓一直都在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方圓對孩子的教育,永遠都是橫加干涉,而方圓不聞不問。
對孩子的生活,更是橫加干涉。
生怕孩子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方圓既忙,又忙。
幾乎沒有什么交流,可歡歡卻特別開心,和媽媽說自己的小伙伴朋友歡歡歡跟他一樣,都有很多不良行為,方圓很早就經教育過孩子。
但是他發現歡歡和他一樣,沒有底線,肆意撒謊,會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通過“偷窺探”,去了解歡歡的家庭。
只有周末歡歡媽媽,一個人在屋外對著歡歡發脾氣。
但是,歡歡媽媽沒有訓斥孩子,而是耐心的告訴歡歡,為什么不能告訴歡歡。
孩子說,歡歡的媽媽在外面,不能理解自己。
其實媽媽真正關注的,還是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真的不好,那就要幫助孩子一起找到情緒的原因,而不是強行將孩子推給“勸退”。
并且,孩子“告狀”的行為,也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家長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幫助孩子解決。
2. 肯定孩子
當孩子不聽話,犯了錯誤,或者遇到挫折,孩子的內心都會覺得委屈。
他們并不是不知道做錯了什么,只是害怕被父母罵。
而孩子之所以會“告狀”,也正是因為他們害怕承擔了失去父母的責任,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如果不能及時察覺到孩子內心的情緒,并且否定了孩子的想法,就會給孩子的情緒“摁”得更緊。
3. 幫助孩子把事情說清楚
有的時候,孩子“告狀”也是為了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