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分離焦慮的孩子,當然會擔心陌生的小朋友和沒離開幼兒園的小朋友。就像:“我家寶寶不想去幼兒園,當我們快離開這個世界時,他們的表情也會‘變臉’‘哭得稀里嘩啦’。”
“幼兒園老師要求孩子每天傍晚6時以后要去幼兒園,孩子經常沒有離開過,會不斷哭鬧,不肯去。”
作為一名爸爸,聽到這樣的故事,我趕緊打圓場說:“孩子總是不愿意離開爸爸媽媽的身邊,其實有很多原因,比如我自己覺得我不想和孩子分離,擔心他們會不習慣或者有不習慣的感覺,所以,我必須要提前跟孩子做好分離。”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的確如此,對于每個孩子來說,分離是他們必須要經歷的,而不是家長給的。
為什么要提前做分離?
因為要讓孩子獨立,有能力的度過每一天,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感到自己是掌控自己的。而家長完全可以幫助孩子的同時,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作為父母,在分離之前一定要提前給孩子做好準備工作,讓孩子有充足的準備,這樣他們就可以接受的更多。
最好的準備工作就是讓孩子看到父母,和父母分開。
也許會有很多人會說,要讓孩子明白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我覺得還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用,我們可以去用這個方法來幫助孩子。
第一,首先我們要以身作則。
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只是和父母睡一個房間,那么這個時間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是他們的榜樣。
如果父母睡得非常晚,那么孩子們也會比較晚睡。當父母沒有時間睡覺的時候,那么孩子們自己也會覺得自己是沒有自制力的,所以很有可能就會導致孩子晚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不僅僅是需要睡覺,孩子們還有很多的時間需要休息。
第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環境,當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去打擾孩子,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放松。
第三,營造出一種安靜的學習氛圍。
如果我們要求孩子坐在書桌前先做完作業,那么我們就要在孩子身邊,營造一種安靜的學習氛圍,這樣孩子們就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
第四,給孩子準備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
在我們家長看來,只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那么就可以保證他們的學習。可是如果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注意自己的動作,讓孩子去打擾孩子,那么孩子的專注力就會更加低下,專注力的培養其實就會越來越差。
所以我們在陪讀的時候,不要在一旁玩手機,孩子的專注力自然就會更加集中,也更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每天都在孩子身邊盯著孩子寫作業,那么我們就要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能夠保持一個穩定的注意力。孩子一旦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不僅對他學習上會有很大的幫助,在考試的時候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我們想要孩子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那么我們就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非常好的家庭環境,不能總是在孩子面前看手機,看電視,這樣的話,孩子也會更加的有壓力,他們也不愿意花心思去學習,更愿意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而且還會讓孩子更加的努力學習,而不是讓他們去做一些我們認為對他們好的事情。
如果我們總是在孩子耳邊嘮叨,我們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如果我們總是把我們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我們又怎么能夠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呢?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句話,要想讓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加的優秀,那么我們家長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夠讓孩子變得優秀呢?
我認為家長應該是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什么樣的話才是最有力量的,什么樣的話才能讓孩子真正的優秀。
1、別總是在孩子耳邊嘮叨
有的時候,孩子其實并不是故意不聽話,而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在他們眼里都是非常有趣的,所以,他們也不喜歡被父母嘮叨。
但是如果父母總是在耳邊嘮叨,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因此他們就會變得更加的不聽話,而這樣子,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
2、不要總是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這其實就是我們教育孩子最為錯誤的地方,雖然這種做法非常的科學,但是卻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我們要學會找孩子比較的地方,不要總是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而是讓自己和孩子做比較的同時也要鼓勵孩子,不要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也不要老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
其實孩子的自尊心并不強,所以,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不要去跟別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