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被打屁股,這是一個讓家長心碎又無奈的教訓,可是這個打屁股的不叫教育,叫做批評教育,我不贊同這個說法。
針對熊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其實有一種更簡單有效的管教方式叫做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父母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哪些行為是被肯定的,自己做錯了什么,讓孩子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去做。
有時候,只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孩子們就會有所收斂,不那么叛逆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是如果孩子的做法確實不對,比如偷錢,偷拿零錢,偷竊瀏覽色情網站等等,父母就要讓孩子改正過來,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種行為的嚴重性,但是不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目的。
否則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只是針對自己,越來越不愿意和自己交流,對父母也會越來越不愿意去溝通。
2.孩子覺得父母管得太多,控制不住自己
父母一味地對孩子管束,其實是一種控制,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想要和父母溝通,但是父母總是沒有時間和耐心。
其實,父母對孩子管束太多,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也不允許孩子去做這件事情,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聽話。
父母的催促會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變得更加磨蹭,所以父母要學會這種“弦繃”的方法,讓孩子聽話。
3.父母催促、威脅,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父母催促、威脅、命令的教育方式,都是無效的,因為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更不知道應該怎么做。
他們經常會因為這些事情和父母大吵大鬧,甚至會讓父母感覺非常頭疼。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難以管理。
這樣的方式雖然看似權威,但其實也是父母發泄自己焦慮的一種方式。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管教令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并不是為了自己。
父母對孩子產生焦慮情緒,除了自身原因,其實更多的是來源于父母的壓力。
因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對孩子有著非常大的期望。
如果父母的期望值太高,就會出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情況。
因為父母本身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超越自己,成為人中龍鳳。
而這個過程之中,孩子的承受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差。
所以當父母對于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的壓力,他們所承受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作為家長要明白,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成為人中龍鳳,每一個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而且,就算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他們也是可能會導致他們走上厭學道路的。
所以,父母對于孩子的期望要適當的降低一些,
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孩子,將他們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
只有讓孩子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才能放心地讓他們成長,才能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所以,當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時,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責備孩子,而是反思自己。
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幫助孩子更好地度過難關。
同時,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不斷地被人引導著前進,這是我們作為家長的責任,也是我們人生路上的責任。
因此,當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時,家長首先應該將眼光放長遠,將孩子的厭學情緒調整到一個積極的方向上來,孩子厭學的狀況也將得到好轉。
幫助孩子找準正確的方向,這才是家長們應該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