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劇本滿意分兩種,一種是個體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表現出相對穩定的狀態,一種是個體能夠帶來“心理免疫力”的情緒反應。
一、兒童心理學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兒童從意識到自己在乎父母、在乎老師、在意同學和父母的看法、在乎的角度看問題,是潛意識想要引起父母和周圍人注意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種防御機制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會讓個體對于別人的負面評價非常敏感,并根據別人的評價來認知自己。
二是,它會把外界的評價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在自己的潛意識里,并將這種評價自己定義為“真壞事”。
這種現象來源于童年的經歷,導致孩子將這種消極評價與行為聯系在一起。
舉個例子,如果父母常常對孩子說“你真壞”、“你太自私了”、“你怎么這么笨”、“你真是個無用的人”等,
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會不斷增強,他們會在潛意識里將這些評價與行為聯系在一起,對自己的評價與行為產生“我很笨”的定論。
而一旦這些念頭形成,就很難糾正過來,還會影響他的一生。
02
父母對孩子的評價與說教,往往影響孩子的一生
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所說,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不僅是影響著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更影響著孩子對待我們的態度。
在一個家庭里,父母是什么樣的人,孩子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所以,我們對待孩子,就要想孩子將來是什么樣的人,我們就要努力成為怎樣的人,這是正確的。
只有父母本身先成為這樣的人,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給孩子提供正確的引導,幫助他正確地成長。
《媽媽知道怎么辦》這本書中有很多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只有斥責和懲罰能讓孩子冷靜下來,不再沖動,并且能接受家長的規勸。
如果真的是孩子的錯,我們也不能打罵,因為打罵解決不了問題,更無法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有的時候,我們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看到問題的本質,才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