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是個不聽話的孩子,你做得越多,他們越不聽話。我當時就是納悶,為什么他們就懂那么多,就聽話,照做了?這下真的會明白,為什么我越“聽話”他們就越“不聽話”呢?
為什么有人說是“叛逆期”,很多時候也不是他們故意和家長對著干,而是真的在意的不是自己想要什么,而是想要得到什么。有的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不太好,不是因為在乎,而是因為父母不允許他們表達他們的想法。他們認為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一種叛逆。而有的孩子呢,他們還是乖乖聽從父母的話,還是聽父母的話。
他們更愿意和朋友分享自己內心的想法,不愿意和父母傾訴。而有的孩子則是,從小到大,什么事情都不跟父母說。父母不知道他們想什么,不知道他們需要什么。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長大之后和父母沒有共同語言。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3、內心的孤獨感
很多孩子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內心的孤獨感,讓他們不愿意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的孩子,生活中往往非常缺乏安全感,總是擔心失去別人而變得很孤獨。這也是為什么父母不懂得如何和孩子相處,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也不敢尋求幫助,因為這是他們的一種保護。
可是,長期處在孤獨狀態中的孩子,他們的內心也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很容易因為自己的感受而變得焦慮不安。即使他們長大后,也會因為害怕失去父母而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父母,去控制自己的生活。
三、父母應該怎么做
1、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功利化”
有的父母看到別人的孩子聽話懂事,會夸獎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家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厲害,就把自己的孩子說成是“白眼狼”。
殊不知,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委屈,甚至會產生自卑的心理,總是要求別人的孩子“懂事”,然而,在孩子心里,自己的付出并不被看見。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內心積壓的怨氣越來越多。
2、不利于孩子成長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想法是不一樣的,但是父母要多關注孩子,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是個心智還不成熟的年紀,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都不應該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自卑,甚至會將孩子帶離家庭,從而引發孩子的叛逆心理,使孩子以后難以與人相處。
3、阻礙孩子的發展
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經過思考,他們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對這種想法深信不疑,就會出現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沖突。孩子會出現反抗的行為,甚至會出現叛逆期,形成逆反心理。
那么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思想,讓孩子不要早戀,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1、 多和孩子溝通,不要采用命令的語氣
很多父母都喜歡命令孩子,對于孩子的表達,他們往往會采取命令的語氣。
其實這種命令式的語氣,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他們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2、 父母應該做出適當的“妥協”
想要讓孩子乖乖聽話,那么父母就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出適當的“妥協”。
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還不明顯,父母說什么就是什么,父母不讓做的事情,他們就偏偏去做。
面對這種“不聽話”的孩子,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其實大多數孩子,都是比較聽話的,而且不會去和父母作對。
在孩子的想法出現錯誤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強硬的方式去引導,讓孩子乖乖聽話。
也可以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一下,畢竟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更何況是他們身上沒有過多的力量。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最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在公共場合表現的過于蠻橫,千萬不要為了面子,讓孩子學會所謂的“不聽話”。
適當的讓孩子外出活動
天氣太涼了,孩子們就會比較興奮,而且手腳冰涼的話,還會讓孩子感覺很不舒服,所以父母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讓孩子多走走,多接觸一下外面的世界。
有的父母在孩子到一定年齡之后就會給孩子規定好孩子的路線圖,然后讓孩子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或者自己在家附近的地方,或者是公園、小公園,或者是小廣場,甚至是在家里帶孩子去公園,總之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多去玩耍。
如果父母平時在生活中沒有注意到孩子們的一些錯誤的行為,
那么孩子就會出現這些行為,因為父母的忽視,所以孩子就會有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這時候我們就要懂得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我們要知道,孩子在1歲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識,也有了自己的思維,這個時候就會出現的一些行為,所以父母要知道,并不是孩子一開始就會有這樣的行為,而是父母一直沒有,沒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