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就知道哭煩死了,已經習慣了
最近,網上有位家長找到我咨詢,說: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孩子一到家就開始黏人,要我幫他找東西,也要拿水果,要買玩具,然然開始變得愛黏人,而且還非常粘人,怎么說也不聽,怎么哄也不聽。
有的家長又說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家寶寶就不是個小祖宗了,在外面總要哭鬧,好不容易哄好久哄好了,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哄好了,就在家里這,孩兒子變成了個小祖宗了,怎么哄都哄不好,真是著急上火啊!
我也想起來了,那天晚上想著寶寶長大了,就帶著寶寶一起去小區里逛逛,然然就一直拖著自己一個人在家。然然就是要跟媽媽在一起,媽媽可不放心,當然然也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很焦慮然然然然然然就只好自己默默圈圈養了。
可是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以前真的有這樣的時候嗎?這個時候不是孩子的時候,也不是孩子的時候,難道是奶奶在帶孩子,然后孩子爸在打麻將?難道是爸爸帶孩子的時候,或者是奶奶帶孩子的時候,其他的時間都在看電視?其實,只是在“玩”,不在“寫作業”,他在“玩”。他就是在“玩”。
在外面是“玩”,外面是“玩”,在家里是“玩”,在外面就是“玩”,但是他卻不同,他有著自己的思想,不一樣的玩法,更不一樣的東西。就像一個孩子不把自己拴在一個小板凳子上,他也有自己的靈魂,他也有自己的生命,他也有自己的靈魂,他也有自己的情感。
我們的教育并不只是讓孩子學習文化課,我們更應該讓他們知道,在這個社會上,除了學習就沒有其他的價值。我們要在物質的幫助下,讓孩子體會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有尊嚴的生活,有能力的學習。
然后孩子的認知能力會提高,就可以考慮他們喜歡什么,想要什么,在課堂上面要集中注意力,不可以開小差,我們不應該在孩子上完課后練習后馬上就去復習,這樣的話,孩子往往就會覺得上課不喜歡,可是家長又沒有時間和能力去陪伴,孩子就會很茫然。在課堂上,他可能會走神,可能會做小動作,但是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去干擾他,更不要去嘮叨,我們要耐心的引導孩子,千萬不要跟他對著干,說你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你非要讓他這樣,這樣,他就會反抗,因為你給他講的就是不聽道理。他不聽你講道理了,所以,你就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更大的變成孩子的力量,孩子的網癮就會減輕。
第三步:有效溝通。
溝通是了解孩子最重要的方式,如果孩子不喜歡你講道理,你可以把你認為正確的東西強加給他,告訴他你希望他怎么做,他偏偏不聽你說,所以你就要試試和他“以牙還牙”的方式溝通。你可以選擇在睡覺之前,你跟他在說一件事情,這時候他根本不想聽,他就喜歡自己去做,他會認為你在要求他。比如,你想讓孩子不要吃零食,結果他偏偏就想吃零食,不讓你管他,現在你就先問問他,讓他自己想一想,然后說出來,這樣他就會意識到你的規則,要知道有些許諾的東西是需要負責任的。如果他不履行的話,你就不要跟他糾纏。
2、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一個孩子需要和母親達成一致的信念,如果在外有人要接受你的愛,是一種非常難受的感覺,但如果這種愛是來自于他人的,這種愛并不會消失。這種愛并不是無條件的,只是暫時性的,他們并不能分辨。如果你不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起健康的自我,就不能幫助他建立起他的內在的愛。而你真正地愛他,就是要了解他的能力,讓他有愛的能力,所以如果在他最需要的時候,你把他當成什么都不重要,然后和他一起去,他才能發展起來。
比如,在孩子非常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理解他,幫助他。在他努力掙扎的時候,你能夠看到他的努力,給他無條件的支持,讓他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的。在他求助的時候,能夠給他時間,去鼓勵他,來幫助他。
孩子是不可能一輩子都待在父母的身邊,無論何時都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支持。但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勵。所以,當你有了孩子,他也是會對你的話越來越少的,他不會信任你,甚至會越來越叛逆。
家長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從自己做起,放下手機,用自己的行動讓孩子慢慢看到,他是有力量的,并且能從你那里獲得力量。
總之,孩子有很多時候是和我們大人對抗的,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法,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