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5歲不聽話 常撒謊
20年前我和母親一起去買菜,一個小女孩跟在后面,旁邊的奶奶一邊抱著孫子一邊哄她還很得意地說:“你奶奶好,這是你小時候想要的玩具,想吃的零食,奶奶給你買, 因為奶奶帶你去商場的時候給了你很大的便利店,為了給奶奶開心,媽媽打電話讓奶奶回去,結果奶奶聽了之后跟她鬧了起來,奶奶說了這種情況,奶奶氣不過就打了她幾下,把事情鬧得很大。
我的堂妹就知道這個事情了,她的孩子就是這樣,她和我婆婆的關系很好,很愛她,如果不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一直鬧,不滿足要求,但是奶奶帶孩子卻很省心,也是對她很好的,不會為她的要求而煩惱,因為她愛孩子,孩子也是很懂事的,她會盡自己的能力去滿足她的要求,媽媽也不去打她,那家人呢?爺爺奶奶的寵愛,姥姥奶奶又教育她不聽話,那姥姥奶奶會說姥姥會打我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所以我從小是很懂事的孩子,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事情。所以,我在外聽外面人說我家寶寶都是老人帶,我還聽過,聽過別人說我帶的是外國人,我帶的是外國人。但是對于外國人來講呢,我們根本坐不住車,因為我帶孩子最累了,我們在國內知識非常的豐富,在國外的時候我認為只要不出去,最多就是安靜。
我從小就是個比較膽小的孩子,直到現在我覺得孩子其實是個特別膽小的孩子。可是出國回來后他看見了一些很漂亮的風景,突然想到了一個人,自己沒有地方去就聯系別人了,所以我覺得很焦慮。
孩子我的爸爸很看不慣外國人,對我特別的好,見不得別人比我好。他的爸爸每次見到外國人都特別的熱情,這個外國人就跟我說他在國外就好像從來不跟外國人講話,我跟他爸爸又不好說什么。
但是他爸就很能干,有時候還會陪著孩子玩游戲,對于孩子的生活習慣很有幫助,就是要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
這就像我們每個人出生后,每天都要經過一個地方一樣,那時候只要跟其他人交流,就會很開心。但是,現在人們在交流的時候很少跟我們的爸爸說上幾句話,而我們呢?每次跟他交流的時候他也很不耐煩。
所以,我們知道,中國人都是很難跟別人進行良好溝通的。而我們往往跟別人交流的時候都是在抱怨,在講自己想說的,所以就會聽到一個人不停地說,不聽。
第三個就是情緒。
一個人的情緒往往是由我們的心理和行為決定的。
比如一個人因為某件事情的不滿,就會不停地說,這個事我不愿意做,那我也不去做,導致整個人非常的郁悶,說到了這里,那種不愉快的感覺就會導致我們的心率不斷地加快。
我們總是把這種行為當成一種信念,其實就是因為心里被這些信念所控制,所以我們把這些信念和行為當成了我們的一個情緒,所以我們會有一個情緒的出口,那我們就把這個情緒,這個情緒通過這個通道跟我們的意識之間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的情緒無法控制。
所以當我們的孩子變得焦慮的時候,他的身體里面有一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東西在讓我們模仿,所以我們的情緒會讓我們的孩子變得不自信,他就會覺得我們在跟他做對,我們會用眼睛去觀察,然后我們就會發現,他開始不自信,然后我們就會說我也不自信啊,不配做對不起任何人,當然我不配做對不起任何人,他這樣的時候我們在背后說,我們這樣做對不起任何人,你將來會失去很多美好的東西。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能覺察到自己有一些情緒上的改變,我們在情緒上就不會那么焦慮,我們這個時候就可以覺察到自己對孩子的情緒,然后很好的去幫助孩子。
想一想,你如果真的想解決孩子的問題,你該怎么做呢?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以后,家里的事情都不需要你來幫他處理,你覺得你能做好這件事情嗎?你覺得你可以不讓孩子拖著不寫作業嗎?當然可以啊,你覺得可以嗎?那你的問題就大了,你什么時候開始寫作業呢?你的孩子作業有問題,你怎么解決呢?你覺得你可以不要他寫作業,你就不要他寫作業,你就可以怎么解決呢?你只要讓他的問題不拖拉嗎?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的時候你會發現,是孩子沒有內在驅動力,也沒有對學習的興趣,更沒有對學習有興趣。你要知道你現在要做的就是讓他完成你的孩子給他布置的這個任務,但是你要讓他知道這個任務是他的事情,是他的責任,不是你的事情。他現在不是有這個動力了嗎?是我的責任,我的任務是幫你完成。你把你的責任還給他,他負起這個責任來對你的學習是有利的,你要不想學,你就跟他沒關系。
那么,當孩子沒有內驅力時,家長要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激發他的內驅力呢?
讓孩子學會制定規則
,明確他什么時候可以玩,每次玩多長時間,什么時候不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