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市民:
天天在家里玩手機,叫都叫不動,現在要上學了,叫也不聽,唉!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市民
作為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家長,感覺孩子到了叛逆期,家長總是氣得不得了,要是再管控,他就會像一個炸藥桶一樣,一點就著。想管又不敢管,一管線就炸了,父母想管孩子,孩子就恨不得上天入地。
幾天前有個朋友跟我說,她的兒子上初中了,現在跟她說話都好嫌棄她,好像他老爸似的,一句話就能把她氣得夠嗆。
她說,她也想不明白,為什么孩子現在連一句簡單的話都不愿意跟她說呢?
其實,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到底是孩子到了青春期,還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太過強勢,導致孩子關閉了與父母交流的通道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消極被動行為”,也就是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的問題。
不愿意主動的傾聽孩子,也會在心里種下一顆種子“否定”孩子的種子。
當孩子不愿意說,又不敢表達的時候,就只能用指責、吼叫、威脅,甚至是打罵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否定孩子,讓孩子閉嘴。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導致了孩子閉嘴。
長期下來,孩子就會缺乏與父母交流的欲望,
甚至會出現自我封閉的情況。
這些孩子被否定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只好用自己的方式“自我”。
他們雖然不會說,但是會非常沉默,默默的獨自承受。
同時他們在家中沒有話語權,得不到父母的理解。
因為父母總是很封建迷信,只有在孩子開口說話的時候才會用懷疑的語氣。
而且在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父母不應該輕易否定他們。
父母們應該有耐心,要多聽孩子說,多給他們說的機會。
但是,有的時候,“傾聽”也是一門藝術。
在傾聽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可以是孩子的朋友、同事,也可以是他們的鄰居。
有的父母傾聽完后,會對孩子說:“這件事情,你是怎么想的?”
“媽媽想聽聽你說什么。”
“媽媽想聽聽你說什么。”
父母聽孩子說的時候,可以發表意見,但是不要說“你說的不對”“你聽我的”,這樣的話對于親子溝通沒有任何幫助,而是會讓孩子產生厭煩、不服氣的情緒,我們應該說“我知道你很想聽,可是控制不住”。
用這種方式說話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更愿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進而讓親子關系更加緊密。
4、平等地和孩子交流
父母要學著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溝通,傾聽孩子的想法。例如:
孩子說自己肚子疼,父母應該關心的是“你是不是不舒服了?”
孩子說自己頭疼,父母應該傾聽孩子的難處,孩子的困難是讓父母不知所措的,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他們不舒服的原因,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5、不要隨便批評孩子
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會有不同的問題,家長如果采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也會造成孩子心理問題。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采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
6、以暴制暴
當孩子處于叛逆期時,孩子是比較激動的,當孩子和父母對著干的時候,孩子內心是比較激動的,他不想和父母對著干,更不想聽父母的道理。
面對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長會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給孩子講道理,企圖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最終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聽話。
面對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叛逆,不聽話,就打罵孩子,認為自己家的孩子越來越難管。
其實打罵孩子是最無能的教育方法,也是最無用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長打罵孩子的時候,都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情,根本就不知道錯在了哪里。
樊登老師在書中講到,當孩子有不聽話的表現時,他應該做的是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把問題擺正,等孩子把話說完了,再坐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是居高臨下地坐在一起,或者是指導孩子,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父母要學會和孩子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同時注意自己的語氣和用詞,不能太強勢。
如果家長總是這樣,時間久了,就會讓孩子習慣于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于孩子的性格養成也是有影響的。
2.與孩子一起閱讀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愛讀書,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沒有時間陪孩子讀書。所以,家長不妨利用假期給孩子買一些有意義的書籍,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閱讀。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完一本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書之后,再讓孩子一起分享閱讀感受,這樣一來,不僅有助于親子關系的建立,也會讓孩子對書本產生更大的興趣,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