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誤說他不聽話怎么辦?
一位朋友的“抱怨”,聽著讓人哭笑不得。
這位朋友她老公是一名工程師,平時工作很忙,偶爾回去孩子都是姥姥帶。可是,每次打完孩子的媽媽,經(jīng)常會聽到她的吐槽,說她不懂得如何跟孩子溝通。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聽完這位朋友的抱怨,我建議她要懂得去“換位思考”。
曾看過一個很現(xiàn)實的例子:
也許有的人覺得是孩子太嬌氣,抗挫折能力太差,遇到一點挫折就受不了。
也有的人覺得是孩子太矯情,抗壓能力太差,別人笑他也不開心。
其實這都是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地去換位思考的表現(xiàn)。
《奇葩說》辯手傅首爾曾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在她的育兒路上也一直是一個座右銘。
作為一個二胎媽媽,她對兒子從小的教育就是“要贏在起跑線上”。
兒子出生的時候,她自己會下意識地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附屬品。
他說:“但有時候也要學會讓孩子贏,因為,在他的人生當中,比成績更重要的是身體健康,擁有幸福的能力。”
當孩子稍微長大一點,她把孩子當成大人,對他們說:“我有時候真的希望我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我真的很愛你,但有時候也很討厭你”。
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其實每個人都會說出自己的心聲,孩子出生在這個家庭里,她會觀察到孩子從一個人“出生”,變得不聽話、難溝通,這也就是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也是孩子們渴望獨立的一種表現(xiàn)。
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我們需要做的是尊重、接納,但也需要給孩子設定原則,與孩子訂立界限。
在這里,我將分享養(yǎng)育的心理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情感連接。
情感連接是我們要把自己從情感的世界里帶出來,才能進行良好的溝通。
尤其是在家庭里,我們要對孩子有足夠的情感連接。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
因此,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需要知道,我的“情感連接”這個能力是什么?
我是誰?我怎么樣?我有什么缺點?我的優(yōu)點是什么?我的缺點是什么?
如何面對和解決孩子的問題?
這三個問題都有對應的公式。
而不是在這里進行評判,有些問題就是要怎么辦。
只有你對孩子有足夠的情感連接,才會引導他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當我們跟孩子說,“不要哭”的時候,他自己就會明白,情緒不好,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傷害到別人。
我們要做的是,我們要走進孩子的內心,告訴他:
我知道你難過,但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我很想讓你看到這篇文章,你現(xiàn)在想要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成長,我建議你多看幾篇相關的書,你可以多去看看這本書,讀完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某些情緒、行為和思想原來是被你識別出來的,原來自己的情緒、思想原來自己是不會被識別出來的,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原來自己是不一樣的,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情緒感受原來自己也是可以被識別出來的。
情緒之所以被識別出來是因為它來自于我們的本身,情緒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它包括喜怒哀樂、怒怒怒怒哀懼等等。情緒本身是一種主觀感覺,是一種客觀存在。比如說我們遇到一些事情,內心的一些想法、情緒的某個部分,沒有被覺察到,我們就會把情緒帶入到事情的處理過程中,這個過程中的人會一直處于各種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去。
第二,人有情緒并不是壞事,而是人類遇到了一些挫折,導致的各種情緒反應。
比如說情緒按鈕被觸發(fā)了,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控制不住,我們還會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比如說是工作,然后莫名其妙的開心、郁悶等等。
其實情緒按鈕就是我們對事情的認知。
孩子情緒按鈕在作祟,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后我們又后悔,更多的是我們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一個情緒按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很容易被我們忘記的。
比如說在我們小時候,很多家長在家長沒有經(jīng)歷過自己小時候的時候,也會有一些不適應的感覺,自己在小時候,也是有被父母吼叫,甚至是打罵的經(jīng)歷,所以孩子才會越來越討厭父母。
因為,孩子在小時候,并不是很清楚父母的情緒按鈕,自己的情緒按鈕是怎么被觸發(fā)的,所以,他就不知道應該怎么去處理自己的情緒,也就會表現(xiàn)出來,一些行為就是“擰巴”的。
當孩子長大后,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控制的情緒和行為其實都是可以被我們控制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接受。
只有孩子感到焦慮的時候,他們才能慢慢地把自己的內心“修整”回來,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更加自律,更加獨立。
那么,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這里給家長推薦一本關于情緒管理的繪本——《孩子的情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