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什么特點呢?
從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大人”了,與此同時,他們也渴望與他人平等相處、平等交流,希望自己能行,自己能做決定。但由于他們還處在自我意識發展的階段,心理上和行動上還未真正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在現實生活中又不能很好的獨立處理一些現實中的困難和事件,于是就形成了個體的反抗,而反抗的形式正是與父母之間的對抗。
從孩子的成長發展來看,上初中之前是孩子的反抗期,一般來說孩子在上了初一之后就會進入青春期,在這個時候孩子對自我的認識是非常的接近成熟的,這時候他們會開始嘗試著去獨立思考,其實這是對這個社會的認知。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次,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是自我意識的形成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會開始學著說“不”,開始掙脫父母的掌控,并且會將這種想法告訴父母,自己從童年期起就已經開始接觸到了獨立,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有獨立的需求。
第三次,進入青春期,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大人,渴望獲得與他人平等的地位,這時候家長一定要轉變對孩子的方式,給予孩子自主的空間,尤其是對一些學習的問題,要引導孩子自己獨立思考,家長不要過于代替孩子做決定,但是要尊重孩子,也不要認為孩子小題大做,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即使孩子的想法不正確,也不能直接否定,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一味的否定。
· 12歲以后——
青春期,也是家長們最頭疼的時期,即將面臨的中考,孩子們幾乎每天都會焦頭爛額,家長們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其實,家長們可以給孩子適當的自由,讓他們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是發呆,也不要去打擾孩子。這樣孩子們才會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才會有更加積極的情緒,才會對學習有更濃厚的興趣。
· 13歲以后——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他們有自己的個性,也開始向父母爭取自己的話語權。這時候如果家長們覺得孩子的想法做事不切實際,就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而不是一味地把孩子當做小孩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身邊,這也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
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自由,讓孩子自己做主,而不是父母在旁邊不停地說教。
3、學習過程中的不斷鼓勵和贊美
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績的時候,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你真棒”、“你真聰明”等等。這時候可以這樣說:“你今天真的很努力,你按時按時完成了作業,你這一點也沒有錯,媽媽為你感到驕傲,下次可以繼續加油,也要努力進步。”
這種贊美的話語會讓孩子感到高興,感到努力被父母看到了,他們心里會更加的有成就感,也會更加愿意為自己努力學習。
很多人喜歡用表揚來鼓勵孩子,比如孩子寫作業寫得很好,你可以說:“你的作業寫得很工整,你這段時間學習是認真還是認真,每次都寫得很認真,老師都夸你寫得很認真。”
而不是說:“你這段時間學習寫作業,每次都認真,結果怎么樣了?”
第三、關于孩子個性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比較內向,平時非常活潑好動,甚至會因為一點小事就不說話,可能是性格上的原因。
父母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多去了解孩子,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和孩子多接觸,多交朋友,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讓孩子變得更加外向。
也有些父母喜歡把孩子當做小寶寶,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從來不曾想著教導孩子什么,也從來不曾想著多帶孩子出去玩,給孩子更多的尊重,理解孩子,這樣的父母也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
第四、孩子在家里太任性,不愛吃飯
在飯桌上,孩子要么不好好吃飯,要么就想吃零食,如果一直這樣任性下去,會餓壞了身體,還影響了情緒,這樣的話孩子心情不好,也不會認真吃飯。
就像我們上面說的閨蜜的孩子,他想吃零食的時候,媽媽就把零食放在他面前,這樣的舉動讓孩子知道,我們是尊重他的,這樣孩子就不會做出更多的過分的舉動了。
大家想要孩子對長輩有所敬畏,就要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對他表示足夠的尊重,給他時間去犯錯。
而不是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對他進行說教,或者是打罵,這樣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不會有愧疚感,不會有更多的情緒,孩子的情緒也不會消失,反而會更加叛逆。
孩子和父母之間產生矛盾了,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么做?
對待孩子一定要心平氣和,有時候溫柔一點也很重要,尤其是對待那些叛逆期的孩子。
1、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有的孩子的叛逆期,可能會對父母表現出攻擊性,這是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和父母是對立的,這種情緒積攢下來就會影響到孩子,父母要用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同時也要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是正確的,父母就要允許孩子發泄,而不是一味的壓制,特別是在青春期,要給孩子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