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怎么管教不聽話的孩子三年級
一個很近我閱讀了一年級下冊的家教心得,老師主要指出三個方面,我說的是以下幾點:
一、要求一:對于班級里的孩子,紀律很重要,孩子容易因為調皮而不遵守紀律,老師一定要給予孩子一些關心和愛護。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就是一本專門教小學生上課講話的書,是一個1-2年級學生必讀的課外書。書中的故事生動有趣,和小學生的相處方式類似,孩子愿意聽老師講課,愿意跟著老師的教學腳步,這本學校對于班級里的孩子,會非常上心。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二、不允許給孩子自由,而是處處要老師去管束,如果孩子有選擇的自由,那么就會獲得成功。這樣的話,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現在你讓我看到他在聽話,你讓我把話說完,我就做一個讓老師頭疼的孩子。很多人一開始覺得這個學生比較調皮,不太聽話,總是惹老師生氣。
老師:你說得了嗎?你覺得你這種情況,我們就不管了,你這樣調皮搗蛋,就不乖巧了嗎?你需要改正嗎?這樣的學生會學到更多的東西,那你就好了,就像老師讓你改一樣。
三、你不知道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你只會批評他。
在我們的班級里,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現象,他們會把這樣的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覺得老師會在針對自己,是不喜歡自己,而不認為自己有問題。這種現象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和定位,以及他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說老師說的他是錯的。
你就像老師說的,在您的心里面吃虧,就覺得老師是在針對您。如果您是這樣的心態,你就會因此而導致他對你產生一種依賴。
這就是一個學生不愿意聽話的原因。而他要的是公平,公正,尊重,他想和你講的是一樣的話,至于你認為的事情,你們都是不想聽的。
為什么呢?因為他覺得,他覺得你根本就不理解他,也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一方面他是受害者,他渴望得到幫助,另一方面他又覺得你很可憐,他覺得你是講道理的。
所以,你在那一種時候,其實你對他的感覺是很生氣的。
因為孩子覺得你不理解他,也可能他認為你不愿意幫助他,所以,他會以不聽話為要挾。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做什么呢?你要對他展現出你的接納,以及對他的理解。
否則,你只是在那種情況下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這樣說話是不對的,你這樣說話會讓我很難過”。
這樣的理解,你要是孩子不愿意聽,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想跟媽媽玩,對不對?”
因為這個,在剛才發生的事情中,孩子就已經知道了。
另外,你還要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生氣,但你得先冷靜下來,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這一步,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當我們說完以后,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因為孩子其實也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么做。
第四步:用行動代替說教
上面我也提到過,很多孩子聽到爸媽說教就會賭氣,“你不懂我,就不聽”,當然,有的孩子聽到這種對話也會更加生氣,因為他覺得他的話父母根本不相信。
所以,要想讓孩子做到我們想要的,我們就要用行動,孩子學會了我們說“不”,他才會聽我們說“不要”,孩子就會逐漸學會了怎么樣“說不”。
所以,要想讓孩子聽話,父母要先把“說不”變成“聽好”。
3、讓孩子多說,少說
和孩子多說,其實也是在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但有的時候,在說“不”的時候,過于頻繁地對孩子說“不”,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比如,孩子平時說“要刷牙”,但是我們一催促,他反而“不”了。
這其實是因為我們做的太著急了,想催促孩子,反而沒有耐心。
其實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孩子把吃剩的蔬菜當成了父母的食物,而不是指責孩子“不聽話”。
“我們看到你不吃蔬菜,很不開心,是嗎?”當孩子聽見我們對他的認同和理解時,他會更容易接受。
舉個例子,孩子不愿意吃飯,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游戲的方式來替代游戲。
“寶貝,我們來比賽,看誰先吃完蔬菜,誰就贏了。”
我們可以這么說,“寶貝,你這樣吃蔬菜,媽媽很不開心啊!”
也可以這樣說,“寶貝,我們來比賽,看誰能先吃完蔬菜。”
這樣孩子就能感覺自己是能夠參與比賽的,就能夠慢慢的通過他不吃飯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因為他也能夠在和父母互動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自信心,增加了和父母交流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