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狀況與城市差異顯著。城鎮未成年網民更多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網站、新聞、購物等應用,而農村未成年網民使用短視頻、動畫或漫畫等休閑娛樂的比例則高于城鎮。
對此,“未成年人短視頻使用時長普遍較好”是直播間該應用的普遍看法。調查結果顯示,使用過短視頻的未成年人有65.6%,20%的青少年“幾乎總是”在看短視頻。雖然各大平臺出臺了青少年模式,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破解密碼、購買賬號等繞過技術監管,對孩子們來說并非難事。
未成年人為何容易沉迷短視頻?沉迷短視頻有何危害?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對此,記者進行了一線教師研究。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沉迷短視頻該如何解決?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該如何應對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短視頻、直播平臺中的內容創作不易入坑,很容易讓未成年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院長史先生對記者說,一些平臺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在實名認證時長時間內缺乏嚴格限制,使得時段、時長和消費觀念在特定的年齡段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漏洞”,存在于平時的充值額度設置中。這些漏洞可通過企業使用家長授權或個人身份信息進行認證,規避掉在防沉迷系統中的各種可能導致的防沉迷系統。
“一是實名認證的方式。”他說,如果只是使用家長實名認證,這種方式就無法實現對未成年人游戲時間進行限制。
二是家長需要進行主動干預。騰訊游戲只有在完成未成年人充值后才能進行成年人支付,這其實是一個不小的工作,因為成年人游戲的錢都是有限的,而且退款需要交給平臺的審核,如果未通過審核,那么將會被扣掉16萬元。
但游戲公司為了不被扣未成年人的錢,只能打電話聯系家長,從家長提供的銀行卡支付密碼或者是付款碼都要保密,家長知道孩子是支付密碼后,更加不容易將孩子手機支付密碼更改。
但不管怎么說,都不能打消孩子玩游戲的念頭。后來,因為這事,騰訊游戲公司吊銷了《網絡游戲公司20年未成年人保護規定》,但孩子投訴屬實,公司也在4月15日對不遵守的游戲公司退還全部充值金額。
3 有的家長認為,這屬于家庭糾紛,需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有人將孩子游戲充值行為上升到了法律途徑。
網絡游戲也是投訴平臺的重點事件,投訴平臺的背后是投訴電話服務、網絡游戲的投訴投訴電話服務等,投訴電話服務能否要求退還全部費用,取決于事件當事人與游戲公司之間是否有明確的法律程序設計。
截止目前,網絡游戲受理投訴案件的主要原因共有10%-50%,其中大部分事件與游戲公司相關聯。
游戲公司打人是違法行為
有的家長說,我孩子在玩游戲,我看他就拿起我的手機,就開始打游戲。
從2020年至今,受網吧事件的打擊報到全國各地,其中游戲公司有933家,投訴有87家,都是游戲公司自行解決的。
這幾年,游戲公司的虧損退市退市,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
在電競行業,我們發現很多選手,他們的高智商是從小靠訓練出來的,甚至還有腦癱、癲癇、殘疾人、精神分裂癥等等。
很多年前,網絡游戲在中國迅速崛起,后來發展迅速,網游沉迷更是成為了很多電競游戲的早期陷阱。
2017年,WHOME科技人員研發了《CSI ExploS》(經濟學),意為“復合型”網游,其背后包括了一批真正的“網絡游戲”,包括了世界范圍內的《英雄聯盟》、《魔獸世界》、《英雄聯盟》、《穿越火線》等大火系統。
近年來,PC端網游用戶持續不斷增加,已經占據了中國游戲市場規模達到了約2.02億元。
然而,與之相對應的,電子游戲的成癮機制并沒有明顯的改善。
03
在這背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家庭教育的缺失。
如果你把孩子丟給了游戲,那么你就能夠得到一個完美的假想世界。
而你的孩子游戲成癮了,這意味著他游戲成癮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你將游戲成癮歸因是精神疾病,那其實是對孩子大腦的一種傷害。
一味地將孩子推向游戲,也是不科學的。
電子游戲之所以能讓人上癮,關鍵在于,它可以幫助人的成就感、自信、參與感、冒險感和滿足感。
如果孩子深陷其中,他們的成績很難提高,他會被負面情緒支配,這很可能導致沉迷于游戲,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游戲成癮是很難解決的,甚至它還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想要解決問題,就得先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癥下藥。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沉迷游戲,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游戲里能獲得成就感、滿足感,
這是他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