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測試抑郁癥,別不在少數,如果孩子有這幾種癥狀,就要注意了。
1、抑郁狀態
精神緊張、無助和絕望,伴有孤獨感,感受不到一點喜悅和快樂,只是壓抑在內心,不能感受到外界的溫暖。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2、自我評價低、覺得自己笨
兒童心理調查發現:抑郁癥患者的自我評價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
一是自信心下降
,產生自我懷疑,懷疑自身的能力,有的青少年患者會覺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什么都做不好,覺得自己沒有別人的優點,有的青少年患者覺得自己身邊沒有人喜歡自己,甚至會產生自責、自罪等情緒。
二是產生自我懷疑,擔心自己的能力
,擔心自己不如別人,擔心別人比自己差,擔心自己沒有得到父母的愛,而對于那些抑郁癥患者來說,世界總是比想象的更美好,所有的情緒都在告訴他們,他們要去努力。
三是自卑的心理
,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會產生自我懷疑,內心變得十分脆弱,在消極情緒的影響下,甚至會產生抑郁情緒。
四是不良的應對方式
,比如通過網絡游戲來逃避現實,久而久之,抑郁情緒就會轉變成抑郁癥。
五是心理健康問題
,抑郁癥患者常常表現出對一些事物的悲觀絕望,行為上表現出行為上的極端消極,比如長期消極悲觀,不斷地譴責自己,不斷地對自己說自己不配得生命,對生命、生命的絕望,甚至自殘自殘自殺行為。
以上便是精神心理健康問題的初步篩查,若發現孩子出現異常出現以上的癥狀,建議及時就醫及時就醫。
0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三分鐘熱度
常見的表現是:
一坐在座位上就開始東張西望,小動作不斷;
作業做得慢一點,字跡潦草一點;
邊玩邊寫,
而且一邊寫作業,心不在焉,不愿動腦筋,
還常常抄作業或者應付家長;
對考試看得如臨大敵,不能集中精力,
一翻開書,就犯困,
作業本上亂畫一堆亂涂亂畫;
不聽老師的話,經常發呆;
有自殘現象,
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食欲變差;
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甚至打架斗毆;
看書看不進去,目光呆滯;
經常情緒低落,
覺得自己活著沒有價值,自卑,自罪自己;
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自己是個廢物,自己是個無用的人,對什么都無所謂;
有自殺觀念,
認為活著沒有意思,
嚴重者出現幻覺、妄想、幻覺、疑病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躁狂癥的主要表現為情緒高漲、活動增多,興趣和愉快感明顯增加;
1、精力旺盛:每天大部分時間精力充沛,特別喜歡運動,不喜歡做體力勞動;
2、精力旺盛:不斷地做事,感覺精力旺盛,思維奔放,注意力、記憶力更加集中;
3、活動增加:多巴胺受體激動, 感覺精力充沛,興奮,愛發脾氣,生活質量差,易激惹;
4、思維奔逸:思緒奔逸、頭腦清醒,睡眠增多,作息規律性增強,性欲增強,易激動,常無故發火;
5、脾氣暴躁,不懂得控制情緒,易怒、易沖動,不易自我約束;
6、敵對行為:容易與老師、父母對立、與父母對立,稍有不順心就離家出走,甚至采取跳樓自殘等過激行為;
7、厭學:不愿意上學,甚至間斷性逃學,晚上不睡覺、白天打游戲、白天睡覺,不起床;
8、拒絕人際交往:與人交流時,不與人對視,不搭話,或是被動地觀看,這些不良行為。
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這些表現,那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孩子很有可能患上了“分離焦慮癥”。
03如何緩解孩子的焦慮癥
▼
父母如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癥
1、給孩子創造一個獨立的環境
孩子焦慮的主要原因有二個,一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使得孩子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二是父母的不良教養方式,使得孩子出現了習得性無助的情緒。
那些被溺愛長大的孩子,普遍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所以,父母應該盡可能給孩子創造一個獨立的環境,讓孩子學會獨自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這能讓孩子變得更獨立,更有勇氣;三是給孩子設立一個小目標,讓他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而努力,從而激發他們實現“自己做主”的愿望,讓孩子感受到自主權。
2、多去鼓勵孩子
當孩子有進步時,一定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表揚,哪怕是那些微不足道的,都能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和價值感,進而信心大增。
3、多和孩子進行一些有效的親子活動
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注,比如旅行、親子運動等,不僅可以讓孩子內心充盈,還能增進親子關系,一舉多得。
父母和孩子最好的親子互動,就是和孩子做朋友,分享喜悅和悲傷,分擔悲傷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