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叛逆期越來越早,它帶來的危害也就越大,相信大家都曾被這個事情困擾過。
我們總是以“叛逆期”“小孩子叛逆期”這樣的詞語來解釋叛逆期,其實,這是一個誤解,簡單來說,就是人的天性就是在這叛逆期不斷地嘗試,從而獲得經驗,建立自己的認知,從而建立自己的人生觀。
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叛逆期,就是小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表現,通過各種行為證明自己“長大了”,而拒絕成人(尤其是要求獨立自主)。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實,所謂的叛逆期,不過是大人一廂情愿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腦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頭疼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么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我們應該給孩子辯解的機會,讓他們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讓孩子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溝通交流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家長應該做的是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想也會變得成熟,不再像小時候那么“聽話”,他們開始思考自己的意愿,有自己的想法,希望父母可以和自己平等的溝通交流。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溝通應該從尊重孩子開始,尊重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聲音,可以慢慢將心換成對孩子的傾聽和理解,這樣就能夠和孩子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讓孩子愿意和父母溝通,同時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見。
3、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家長不要總是擔心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一味地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這樣只會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性格,對父母產生厭煩的心理,等到孩子長大之后,父母再想要對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爭吵的情況,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
總之,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做一個理性的家長,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健康成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并且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明白,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而正確的引導是避免孩子出現錯誤的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
育兒路上有我,您所思所想,關注我,與您共同學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