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親生的父母是怎么辦的?
4月20日,在兒童發育行為門診,一名疑似孩子被確診為重度自閉癥,父母焦急萬分,帶著孩子去了醫院。
就診經過候診后,醫生說,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癥譜系障礙,這是一種存在明顯與廣泛性發育障礙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的廣泛性發育障礙。
家長面對孩子的“發病癥狀”既緊張又焦慮,都很容易把其與孤獨癥混淆,不知如何教育、引導。
接下來,我們就給廣大家長推薦一些干預方法,希望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孤獨癥日。
1. 堅持早診斷,早干預。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大多數孤獨癥患者需要長期的干預訓練才能得到改善。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開始就會被確診為孤獨癥,早期發現也很重要。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穿衣吃飯、如廁、如廁等。
2. 積極的心理暗示。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孤獨癥, 在早期發現的過程中,家長都需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心理暗示,讓孩子心中充滿信念,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當然,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特別是需要家長的配合,需要從家長的一言一行開始,在孩子的生活習慣上做好自律性的培養。
3. 家長要和老師做好溝通。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在學校里被欺負了,或者在學校學習成績下降了,老師可能就會非常憤怒,而且在孩子面前,可能會表現得很不開心,“你怎么回事啊,上課不好好聽講,老師還打你?”或者“你為什么把書放在桌子上,你的作業本都沒有………………………”等等。
為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家長需要跟老師溝通交流,這是目前了解孩子情況最好的辦法。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給老師出主意,請老師多注意溝通交流,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一般來說是很大的,孩子很容易在學校受到欺負,家長沒有及時地發現并采取措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或者是忽視了孩子的情緒變化。這樣,家長和老師的矛盾沖突,勢必也會越來越大。
第三,家長應該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師生關系不了解,或者是不重視,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從自身去找原因,如果不是,就不要逼迫孩子。首先,孩子愿意去了解和關注,老師也會在孩子學習上進行適當的輔導,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孩子的進步。在孩子對于某一科的學習情況不了解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在家訪中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
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如何?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學習狀況原來有很大的退步的跡象,那么,家長應該先尋找孩子學習狀態下滑的原因,這一點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探討。
第一點,如果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的不理想,家長要耐心對孩子和老師進行溝通。
家長和老師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后,要主動和老師聯系,共同分析孩子作業完成情況,對癥解決問題,對癥糾正錯誤。這種方式最好和老師保持一致,因為不僅僅是孩子,家長也應該向老師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有問題及時解決,至于老師的針對性更強。
第二點,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時候,要注意措辭和態度。
孩子的作業是否有及時完成,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要注意用語、句,不一定要按照老師的要求來書寫,而是用文字,家長與老師保持溝通的方式。
用語是:
“老師,您好!我是某某的家長,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您可以讓他到辦公室,跟我談一談。”
這樣的態度,孩子會覺得老師很尊重他,會更愿意聽他的話。
但是,如果您跟老師聊孩子的情況,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還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系。
第二步:
跟老師溝通時,多說些發自內心的話
其實,有時候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比家長的說教,要多得多。
舉個例子,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就好好讀書,其他的不用管了”,這句話,在老師那里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因為老師的作用是老師的,不是家長的。
家長對孩子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初一、高一的孩子,他們會面臨著巨大的中考,老師面對的是一群孩子,也許是更高的升學率,更重要的是壓力,更重要的是考試。
這些壓力,讓他們無法喘息,最終產生了嚴重的厭學心理。
所以,在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孩子才會慢慢地從各種心理問題中走出來。
1. 正確認識壓力
家長必須要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們都很理解,你爸爸也經歷過這種滋味,這是正常的,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
也許孩子的情緒就不會這么極端,但是,很多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很多時候,家長的一句“我理解你的感受”會讓孩子們陷入抑郁的情緒中。
家長如果在這個時候給予關心,告訴他“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們都會陪著你”,孩子的情緒就會慢慢平靜下來,不會一直沉浸在悲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