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學習,為了學習,老爸怪自己沒有給孩子講清楚道理,讓他要聽自己的,不聽就開始嘮叨,直接把正確的做法告訴孩子,現在還在嘮叨,把道理給孩子都講清了,就是沒效果。
就比如說學習,和孩子溝通就是一個目的,目標都是讓孩子愛上學習,喜歡學習。
我給我家孩子講了一個情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老師在給我們班上課,他們有一個口號,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業寫完,并且在作業本上簽字。其實孩子做完之后,父母都不檢查,讓孩子自己糾錯。但是我家孩子會把作業本扔到地上,直到有一天他的作業本掉在地上,看到了,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許我們家長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沒有認真對待孩子的作業本,沒有讓孩子把作業本撿起來。
而且如果這樣做的話,孩子以后他和別人沒有任何的競爭關系,今后在社會上是不會成為真正的“贏家”。
這樣的孩子,也許是競爭對手,也許是擅長合作的人,或者是在學校受歡迎的學生。
只有當家長充分尊重了孩子,了解了孩子,孩子們才會愿意與家長敞開心扉,才能說出他遇到的難題。
2、用語言暗示
不聽話的孩子總是更愿意接受家長的教導,有些時候,家長的說教能夠讓孩子接受,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家長所說的話。
因此家長要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不是用行為去打擊孩子。比如說,孩子在學校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這時候家長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
“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們一起想想看有什么辦法解決這件事情。”
3、注意對孩子所說的問題和他的感受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想法去判斷孩子的所思所想,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家長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也不應該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即使孩子的想法是錯誤的,家長也應該讓他們“自由”的去表達,而不是一味的去反對。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總是喜歡用命令的語氣,這會讓孩子覺得十分反感,他們總是反駁父母的意見,所以作為父母,應該認真的傾聽孩子的想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2、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很多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還小,總是替孩子做決定,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完全不給孩子任何選擇的機會,讓孩子變得非常壓抑,其實這樣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差勁,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讓他們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事。
3、 尊重孩子
很多家長因為不懂得尊重孩子,總是急于求成,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總是以一種命令式的語氣,這也會讓孩子在無形之中覺得十分抗拒,很難做到尊重。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自己去選擇自己想要穿的衣服,自己去吃的食物等等。當孩子在一件事情的選擇上達到自己的最終目的的時候,家長應該適當的去鼓勵孩子,讓孩子有一個選擇的機會,只要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選擇,那他們也會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