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讓人頭疼的說說,想讓我們覺得生氣,但是好像又感覺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處。說到他們頭疼的事情,是不是就得看我們的耐心了。
1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
之前看過一個2歲寶寶叛逆期的故事。
2歲的小男孩叫陽陽,媽媽讓他收拾玩具,他卻非要玩媽媽的手機。
媽媽買的是貼畫,可孩子卻非要貼著墻上一只龍貓。
媽媽說,你不聽我的,你就要想點吃的。
還有一次,陽陽自己在玩貼貼貼貼畫,按照以前的經驗,貼貼著墻上會有模有樣的效果。
后來媽媽不在家,陽陽陽就開始變得粘著媽媽,然后就爬到了隔壁房間,貼貼著貼著,媽媽在一旁看,又催促陽陽陽,但陽陽每次都會反抗,最后媽媽干脆撕下來。
過了一段時間,陽陽變得越來越粘人,每次媽媽都氣得吼陽陽陽的不是,陽陽陽坐在地上,不哭不鬧,只是抽泣不止,看媽媽手里的貼貼畫越來越少。
后來媽媽就覺得不能再讓陽陽陽這么一直粘著媽媽了,就偷偷地去看了陽陽的手機,陽陽媽氣呼呼地把手機還給了陽陽,陽陽媽把手機當做了玩具,這個陽陽哭鬧著拿著媽媽的手機看著自己玩。
看到陽陽的表現,陽陽媽覺得孩子是越來越不聽話了,但是并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問題,陽陽媽媽也很苦惱,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陽陽陽媽媽的困惑也是很多家長的困惑,那么陽陽的問題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這樣的性格的呢?是不是家長本身存在一些問題呢?
1、家長缺乏對孩子的陪伴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就應該由自己陪伴在孩子身邊,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想一想事情,陪著孩子做游戲,陪著孩子一起玩樂高,父母應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高度負責,要知道,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家長在網絡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卻還是以失敗的結果來給孩子造成一些損失。
2、性格的變化
性格是現在的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孩子之所以性格上比較內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缺乏父母的陪伴,他們缺少父母的陪伴,內心想法也是父母所不能正確對待的,即使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也做不到像機器一樣工作,但他們依然還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特別是對于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孩子的陪伴使得孩子缺少了很多的樂趣,因此只能沉迷于游戲中尋找慰藉。
3、學習壓力大
有的孩子還有一定的心理障礙,比如跟人相處時常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即使是有玩游戲時的勝利,也會帶給自己強烈的挫敗感,從而導致孩子的學習、考試成績的下降。當孩子對游戲產生依賴時,只有能通過玩游戲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自然而然就會遠離游戲。
孩子對游戲的沉迷程度,對他們未來人生的影響程度也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將自己墮落、沒有能力的一面去面對游戲中的困難,從而直接導致了學業和社交恐懼的產生。
4、社交能力差
我們也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在與他人的社交中,很明顯表現出一種非常膽小的樣子,甚至顯得很不自信。
為什么會這樣?其實跟孩子的社交能力有關系很大。如果我們在對孩子進行社交訓練時,總是刻意的去教孩子怎么與他人進行社交,那么孩子就會認為這是一種負擔,而無法做到讓孩子與其他人進行正常的交往,只有在社交中,他才能更加了解自己,融入集體之中。
5、孩子喜歡的不僅僅只是游戲
當孩子的生活圈子都是游戲、興趣班、零食甚至是玩具,這就很容易使得孩子沒有玩伴,沒有傾訴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選擇在游戲中去釋放自己的情緒。
6、孩子的攻擊行為在慢慢降低
當我們了解了孩子出現攻擊行為背后的原因,我們就不會覺得孩子小題大做了,很多時候,孩子的攻擊行為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并且他們會逐漸消失。但是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進行打罵,或者是用這樣的方式,那么對孩子來說,其實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對于孩子來說,可能就是最大的傷害
因為父母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因為孩子的一點小事就對孩子進行打罵,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內心受到了傷害,因此產生更加嚴重的暴力行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因為什么事情,都要先問清楚原因,然后再進行教育。
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出現暴力的行為,那么孩子也是很有可能會去模仿的,這樣子,很容易讓孩子學會暴力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孩子小的時候不懂得去分辨事情的對錯,很容易在以后的生活當中去暴力的對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