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女兒叛逆應該怎么辦?
這位身為母親的寶媽的我開始百思不得其解。
我想起了自己成長中的經歷,讀高中的時候,我成績很好,在班級里的位置還是“中上”,可是高中時候成績下降得厲害,在班上同學們的眼里,我就是這樣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為什么這么差勁呢?我內心也很矛盾。
一方面,我對自己的能力感到不自信,在班級里拿不到第一名,讓我心里特別的沮喪。另一方面,我也討厭班主任,在班級里拿不到第一名,就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抬不起頭的篩子,一無是處,一言難盡,甚至對不起任何人。
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想開點”,如果我真的開了,就不再是“有點兒小聰明”的倒霉蛋,開始對自己的老師有所懷疑,甚至做出一些過分的舉動。
到了高三的時候,我對那些“聰明但成績差”的厭學思想更加強烈,和班主任、家長也成了敵對,我開始整天苦思冥想,如何讓孩子改變。但是,很快我就絕望了。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他已經不愿意和我們交流,已經明顯的有社交恐懼癥、焦慮癥、強迫癥,甚至厭學的情緒,這個是很難解決的,他完全靠自己去控制。
很多次跟他在談心的時候,我都想“如果我的孩子這樣發展下去,可能會比較‘學渣’”,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情況。
我們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是這個問題,但是不知道怎么跟孩子去談。
焦慮的問題,一直是家長的心病。
我經常在后臺收到這樣的留言,有些焦慮的家長留言:
“老師,我的孩子不好好學習,經常完不成作業,成績下降,跟班里其他同學的關系也不好。我到底該怎么辦?孩子在學校跟誰好?我該怎么跟孩子溝通?”
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家長有類似的困惑,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去談心,幫助孩子,引導孩子。
而這個時候,一個“學渣”家長向我傾訴:
“孩子開始對學習感到不自信,不想做作業,每天回到家想看到的就是玩手機,不愿意跟媽媽交流。
”
每次溝通之前,我都要先確認一下我要談什么,比如說:
“寶貝,我發現你最近寫作業越來越認真了,媽媽都說你學習認真、狀態也好了很多。”
“我發現你最近還開始學會幫別忙,媽媽剛才一整天都在照顧你。”
“今天給你買的玩具還有獎勵,你太棒了!”
“媽媽剛才看到你的努力了,媽媽為你感到高興。”
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
積極發現孩子的好性格,并給予鼓勵,會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并擁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
只要愿意改變自己,并堅持用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的成長都不會太差。
孩子是“優等生”,父母不要對孩子有偏見
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他們的思維方式是如何刻板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父母對孩子的性格的態度是如何影響孩子的?
我們在很久的書中講到,有關心理學家就提到過:
有一種類型的兒童在受到嚴厲懲罰的情況下,通常會表現得很恐懼,甚至是哭泣,他們會刻意的回避某些特定的場合,比如在家里、學校、公共場合。
孩子因為長期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嚴厲的懲罰,就會產生了他們害怕的心理,這讓他們在性格上形成一種“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就像是一種潛在的負面情緒,讓他們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害怕把自己的內心需求隱藏起來,從而產生過激行為。
被父母吼罵后,不敢跟父母說真實的想法,默默忍受,久而久之,孩子內心深處的恐懼和委屈就會積壓在內心深處,性格也就越來越懦弱,自卑敏感,無法承受挫折。
3、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的關注和認可
孩子內心的脆弱,又與父母的打擊教育有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訓斥孩子,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多大的傷害,而當孩子內心委屈,或者得不到父母的認同的時候,很容易產生一種強烈的失落感,這種失落感大多是源自于父母本身。
很多時候,孩子的內心也是非常渴望父母的關注和認可的,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孩子會特別驕傲,也會很自信,自我價值感就會非常強大。
孩子受到父母的態度影響很大,會把孩子當作鏡子,當孩子受到父母的態度影響時,他們會將父母當做是敵人,甚至會因此攻擊自己。
父母不希望孩子因為父母的差評斷而自卑,那么就要當孩子得到父母的認可后,父母的態度一定要一致,父母不能因為孩子沒有考好而批評孩子。
反之父母如果出現分歧,就會認為孩子的問題就是不好,如果父母是錯的,那么孩子也會通過另一種方式對父母進行反擊。
如果父母不認同,那么就會激發起父母雙方的矛盾,對孩子進行打擊,
從而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差勁,最終會演變成和父母一樣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