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健康,科學地康復與咨詢
心理醫生并不是萬能的,需要你有過硬的心理素質,有穩定的情緒與鎮靜的能力。作為心理醫生,雖然可以幫忙診治焦慮癥,但是也不能和患者進行非常正式的溝通。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些人可能會認為心理醫生的主要任務是幫助病人緩解癥狀,關心病人的日常生活,鼓勵病人多參加集體活動,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幫助病人消除負面情緒。
其實,適當地使用心理醫生治療是十分必要的。不過,大部分心理醫生并不擅長心理治療,心理醫生也不擅長心理咨詢。
如果病人是因為工作、生活或人際壓力等因素引起的情緒問題,還是建議家長先對孩子的情緒進行一些測試,看看心理醫生給出的建議是否適合孩子,如果確實合適,可以適當地進行心理咨詢。
但是,如果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健康。
畢竟孩子們在進入青春期后,會有很多變化,會有很多不適應的行為和情緒。所以,不要以為心理醫生說的可以解決問題。
如果家長不愿意,建議您在親子關系中尋求專業的幫助。
您最好有固定的咨商,或者咨詢師,
讓您的工作和家庭成員一起完成,對您的情緒起到調節作用。
您的孩子可能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他需要有事情讓他明白。
這時候,您應該意識到,他已經進入青春期了,他需要有一些東西來發展他的技能,以便讓他的社交變得更好。
03
了解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心理學家克萊爾·皮亞杰認為:青春期,也就是孩子留給父母最后的機會,是幫助孩子完善自我、形成獨立人格的重要時期。
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從這個階段開始,完成從依賴到獨立的轉變。
第一個叛逆期:
可怕的兩歲
孩子在兩歲之前,總是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生活中到處亂七八糟,到處亂七八糟,他們會非常喜歡把東西扔出去,或者是把玩具擺弄得整整齊齊齊。
但是,他們需要通過行為模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通過大吵大鬧,摔東西,發脾氣等行為來表達他們的不滿。
當這些行為發生時,他們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父母講道理。
我們應該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讓他們知道選擇是正確的,而不是錯誤的。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是想要把地上弄得一團糟還是干凈呢?”
孩子的思路也會有不同。
“可以和媽媽一起收拾嗎?”
“可以。”
“但是,如果你還想繼續,可以再問問媽媽。”
這樣一來,孩子更愿意和父母溝通,而不是急于求成。
“我希望你在xx處能夠表現得像XXX那樣優秀。”
這句話是在幫助孩子向父母學習,因為父母應該怎么去引導孩子向著更優秀的方向前進。
第二句話:“你希望自己做的更好,可以嗎?”
“可以。”
孩子的學習品質如何,是孩子將來對他的成長,對他的人生道路,都有幫助的意義。
“孩子你想去哪個地方,我們就去那個地方。”
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家長是一個引導者,是一個助力,而不是一個甩手的角色,學會放下做一個細心的父母,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成長空間。
第三句話:“這次考試咱們要總結一下,不要老盯著孩子的分數,而是引導孩子進行整體規劃,把目光放到整體上,只要比之前有所進步,就應該肯定孩子的努力,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孩子就會感到高興,對學習也就沒那么大的憧憬了。
和孩子聊天,談學習,聊游戲,這個階段很多家長會存在一個誤區,就是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我們的聊天就是和孩子溝通交流,有時候我們不愿意和孩子聊學習這個話題,覺得和孩子聊游戲,聊游戲是浪費時間,浪費時間,還是好好學習,都是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如果我們從來不聊游戲,就覺得那些些學美術的孩子沒前途,更沒前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每天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我們不要過分地關心學習,但是學習還是要勞逸結合,玩游戲還是要勞逸結合,多帶孩子出去玩,郊游、旅行,這些活動都是要在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進行的。
而有的家長覺得學習就應該給孩子放松的時間,于是就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逼著孩子去學習,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反而越來越差,特別是出現了厭學的情況,家長就更加的焦慮,不斷的責備孩子,甚至還會動手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