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青少年心理疾病
1. 青少年處于身體和認知發育的成長階段,這個階段是“黃金干預期”。青少年的身體快速成長,性發育帶來了性意識的覺醒,自我意識也在迅速覺醒。青少年處于身體快速生長期,心理和生理快速發展期,使得他們往往對自己的性發展和性成熟有著不切實際的認識,認為自己是成年人。這時如果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對待,就可能產生心理和行為上的傷害。這種傷害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正確的疏導和治療,不但會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甚至會導致身體上的問題。
2. 青少年面臨的壓力過大,學習壓力,父母過少的輔導班,都會導致青少年產生抑郁情緒。一般來說,青少年抑郁情緒比較突出,在這個階段出現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困難和壓力是比較突出的。由于大多數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薄弱,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會產生負面情緒,這種負面情緒在心理狀態下的時候,可能會導致身體上的不適感,比如:消化不良、頭痛、頭暈、胸悶、心悸等。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3.青少年情緒不穩定,易怒、焦慮、自責等。他們處于一種情緒不穩定的狀態,常常表現出壓抑、煩躁、憂傷、苦悶、自責等。
4.青春期抑郁癥,需要得到專業幫助。但很多家長并不理解,認為孩子只是“青春期叛逆”。王民同認為,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情緒多變,容易沖動。但,這也是孩子情緒的一個出口。青春期也是一個人身體長成“成年人”的階段,心理和生理發育均處于半成熟狀態。
有數據表明,在青春期的孩子中,青年人首次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怒、抑郁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容易沖動、做事不計后果。
這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生理發育階段,腎上腺分泌的雄性激素分泌量是正常的,但對情緒的控制能力還差,因此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引發情緒失控。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會因為一點小事兒就開心、興奮,哪怕父母對他說得再多也是左耳聽右耳冒,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這樣的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會變得苛刻,只關注自己表現好的一面,不關注自己不足的一面,孩子內心會產生焦慮、自責等情緒,就會感到恐懼怕犯錯,從而變得更加謹小慎微。
一旦犯錯,就會嚴重自責,從而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所以,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最終影響的都是一個家庭。
“家庭是孩子修復傷口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后的避風港?!?/p>
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在長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只知道用語言暴力,而不知道用行動去幫孩子,最終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陳默老師說:
“人的心理疾病,要從娃娃抓起,作為父母,我們要在平時教育中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身教重于言教?!?/p>
一個優秀的孩子,從來都不是父母刻意打造的產物,而是父母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耐心、陪伴和指引。
正如白巖松所說:“沒有父母的愛,培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p>
所以,請好好愛孩子,給他們愛的陪伴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