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期間因社會環境、精神心理因素的改變而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在網絡的虛擬世界尋找安慰,在現實生活中的精神生活能滿足其部分需求。在真實世界中的心理需要和游戲中、網絡游戲的需要、群體的認同和肯定是他的需要和目標,因此對網絡產生強烈的依賴。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1億,其中19歲以下網民占比16.9%;而2016年的調查顯示,上網時間最多的人群為小學生,互聯網使用率為33.4%。
可見,手機是網癮的第一殺手。網癮與物質使用之間并非因果關系。網癮的第一殺手是游戲。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2017年3月1日,江西11歲男孩趁媽媽不注意偷拿了家里的錢去打職業電競游戲主播,因為不需要打職業電競職業比賽的專業,便悄悄將家里的電腦和手機都砸了。孩子游戲成癮后性情大變,情緒波動大,變得暴躁,與父母產生矛盾沖突后,就以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報復父母。
孩子網癮和家庭關系的研究
“成癮”和“人格”是同一個概念,而精神分析的不同解釋是兩個概念:
人格
1.精神分析的特點是強調人格的基本特征。比如偏執性、抑郁性、內在隱蔽性、多疑、偏執性。
2.內隱性和外顯性是同一個意思,內隱性是指邊緣性人格障礙,通常孩子會在16歲左右、18歲左右發病。
3.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患者約有35%的人都有“網絡成癮”的現象,且網絡成癮的孩子中約有30%的人有著“網絡成癮”的癥狀。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胡教授給出的報告中顯示,1/3的網癮患者最初都是遭受過家庭暴力,他們為了求醫問藥而服用藥物治療,但是這種治療方式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這種畸形的治療方式反而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加上壓力的不斷疊加,造成的結果只有一種負面的自我傷害。
因為網絡成癮者往往看似在正常人看來這是正常的,可是對于這種病態的行為,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才會出現這種病態心理,表現出一些網絡成癮的癥狀,如果真的是網絡成癮,一定要謹慎使用。
如何治療網絡成癮
孩子出現網絡成癮的問題,應該怎么辦?
崔永華在這里給出的建議是,通過長期的咨詢和教育訓練,已經讓孩子逐步學會了如何識別對網絡的過度使用,如何用合理的方式使用網絡。
第一,家長要給孩子做好示范。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抱怨另一半的不是,說配偶的事情沒道理。
比如,爸爸和媽媽老是吵架,在孩子面前更是動不動就怨天尤人。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長大的孩子,是會耳濡目染的。
要知道,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系是第一位的,夫妻關系是第二位的,也是最后一個的。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的,就是家庭成員的關系。如果一個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大多數情況是沒有關系的。
其次,如果一個家庭中,家人之間,總是習慣于意見相左,動不動就當著孩子的面發生口角沖突,那么,這個孩子就會失去安全感,為了逃離這種家,就會不斷地做出自我否定。
最后,家庭成員之間要有正常的溝通。
有些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進行平等的溝通,只有建立平等的溝通,才有利于家庭關系的和諧。如果這個家庭成員之間總是意見相左,總是互相指責埋怨,總是互相抱怨指責,那么家庭氛圍就會非常壓抑。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性格也會比較膽小懦弱,不懂得反抗。
第三,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多抽出時間去了解孩子,和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尤其是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指責,而是一個傾聽的機會。
傾聽是一切溝通的基礎,只有愿意傾聽的人才能夠被家長所理解,被家長所接納。
第四,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并不是說父母的行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是當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多鼓勵,要多夸獎。
當孩子做了一件對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做到了之后可以給予孩子一個積極的反饋,并且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相信你能夠做好。
父母的鼓勵可以讓孩子內心充滿力量,對事物有探索的欲望,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四,父母要學會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當孩子在學校受到欺凌的時候,家長要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感到更加的信心,從而愿意去克服困難。
這樣,孩子就會有更多的信心,在學習的時候會更加努力,更加認真,從而獲得更好的成績。
父母要學會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讓孩子有自信心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當孩子的努力付出了足夠多的努力后,學習成績仍舊沒有明顯的提升的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提出一個合理的要求,鼓勵孩子在下一次考試中再次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