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懲罰不聽話的孩子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能夠理解,如果一味的懲罰孩子,打孩子,那么孩子在心中的印象只會是記恨,那么在日后的生活中,他們也很難能夠分辨。懲罰之后會不會取得好的效果,其實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孩子就是孩子,而實際上懲罰孩子的方式,其實都是不正確的。
在當下的社會里,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教育都是不理智的,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理智,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那么你的孩子會怎樣懲罰你的孩子呢?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體罰”型父母的表現
棍棒教育的危害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雖然父母們都知道不能打孩子,但是還是忍不住想揍孩子。如果父母們實在忍不住,那么就真的可以考慮一下“體罰”。如果體罰的行為很嚴重,或者是父母對于教育的方法有不正確的地方,那么就需要父母好好的反思一下了。
1.父母不應該太理性的去打罵孩子
很多父母一聽到孩子犯錯的時候,總是就喜歡訓斥孩子,尤其是在一些小事情上面,“哪個小朋友很乖”“哪個小朋友很霸道”等等。
而這種的體罰對孩子來說是有害無益的,只會讓孩子感到恐懼怕,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再跟父母親近了。
2.父母應該避免體罰孩子
“打孩子”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病,家長們也不必過于恐慌。只要在孩子有錯誤的時候,就要及時糾正,并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進行體罰,可能就會出現體罰孩子的情況。
父母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體罰,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加嚴重的傷害。
3.父母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我們知道,父母的每一句吼,都可能傷害到孩子。
父母的每一句吼,都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父母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最好不要使用體罰,否則只會傷害到孩子。
經常性地對孩子進行體罰,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懦弱。
有些家長會為了保護自己,刻意給孩子制造一些困難。
比如說,孩子寫作業磨磨蹭的時候,很多父母會這樣對孩子說:
“你還沒寫完作業,別磨磨蹭了,快點寫,寫不完明天晚上別吃飯。”
但是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孩子可能會以磨磨蹭蹭蹭蹭、撒謊說沒寫完作業為由,逼迫自己去寫。
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為什么很多父母越催孩子越慢。
孩子為什么越來越慢,并不是天生就慢,而是家長沒有找到孩子不想讓他磨蹭的原因。
想讓孩子改掉磨蹭的習慣,那么我們就要先找到孩子磨蹭的原因,再對癥下藥。
01
我家女兒有一陣子特別愛磨蹭,我跟她說過多次催促都沒用,我跟她媽媽都會為此大發脾氣。
“你這樣,我真的很難過,很生氣。”
“可是,你看起來特別有耐心,做什么事情都能堅持很長時間。”
“可是,就是不想做,我有時候真的很想放棄,我也很難受,但是我不想變成這樣。”
當孩子的磨蹭變成習慣,父母再著急就沒有任何辦法可以了。
在孩子這種屢教不改的習慣中,被催促的次數多了,他自己也會開始懷疑自己。
所以,與其不斷地催促,不如告訴孩子:
“媽媽今天沒辦法陪你,你希望媽媽怎么提醒你?”
“媽媽今天很忙,下次再陪你寫。”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是一種特別大的力量,因為他們知道:無論自己怎樣努力,媽媽永遠都會愛自己。
【父母的催促,只能讓孩子對父母的愛,逐漸產生抗體】
父母的催促,剝奪了孩子的自主能力,導致孩子沒有了責任感。
想讓孩子有責任感,那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做好規劃。
不要什么事都幫孩子做好規劃,也不要什么事都幫孩子做好。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直接替孩子解決,而是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怕孩子遲到,可媽媽就會問孩子遲到了有沒有人幫助你?幫你把時間管理好了再出門,而不是直接替孩子做好計劃,等到孩子真正遲到了,媽媽就會指責抱怨孩子怎么那么笨,就會直接導致孩子的焦慮情緒,不敢面對困難。
而孩子自己解決不了,只會越來越焦慮,漸漸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動力,而且變得越來越懶。
03
媽媽就要多鼓勵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誤,如果媽媽一味地指責埋怨埋怨埋怨埋怨孩子,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卑,害怕失去父母,即使面對自己犯錯,也會不敢嘗試,害怕承擔責任。
只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與孩子交流,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菁媽寄語: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作為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思考,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