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板報(面向1萬多名學生)
前不久,在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第一附屬小學,與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共舉辦了“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社會心理教育講座。自今年6月1日起,教育部先后發布了《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其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發展。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這一規定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網友認為,游戲賬號實名認證并沒有達到游戲廠商的嚴格執行規定,也有網友認為,“這個政策只是針對一些需要人臉識別才能使用的成年人身份信息”。
騰訊游戲、網易游戲等多個游戲公司也紛紛響應國家政策,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例如,騰訊游戲在9月31、9月14、12月15日上線“健康游戲防沉迷系統”,未成年人每天在線時長不能超過1小時,法定節假日每天只能使用時長時段。
不過記者挑選了3個網站提供的多個身份證號碼,在網游中輸入以后并沒有看到具體的年齡。不過分三個未成年人可以連續使用多個賬號,在一個網絡游戲中經常進行。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有82.5%的未成年人網民經常在網上玩游戲;13.2%未成年人在工作日玩游戲日均超過2小時。
網絡游戲對我國成年人有哪些影響?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9年5月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網民健康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達1.83億,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64億。
未成年人在游戲時長時間內主要是靠譜系家長在線,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主要是節假日和寒暑假。
未成年人游戲用戶規模大致為28.7%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我國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長占比達1.65%。春節期間,因游戲產業中未成年人保護政策進入了全鏈條的前列。
隨著新規的出臺,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長大幅增加,超過1/3的未成年人在寒假期間可獲得更多的游戲時長。
此外,超七成受訪未成年人表示,寒假期間孩子主要是通過游戲來消遣娛樂。在一些家長看來,寒假期間或許可以利用孩子的娛樂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游戲習慣,但同時也應該讓孩子適量運動,這是預防孩子游戲成癮的最佳方案。
超七成家長擔心孩子寒假游戲成癮,
其中,超六成家長擔心孩子寒假游戲成癮。其中,超六成家長擔心孩子寒假游戲成癮。
在寒假期間,大多數家長會給孩子制定假期計劃,但在計劃中,最不應該出現的情況就是孩子休息時玩會游戲,臨睡前再玩,甚至以影響睡眠為由,讓孩子偷偷玩。
超六成家長擔心孩子暑假期間沉迷游戲
在采訪中,超七成家長擔心孩子寒假中玩到網游成癮,而七成家長擔心孩子寒假網課期間玩游戲成癮。
尤其寒假里的網絡游戲,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及時剎車”特性。8月23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的“成癮病房”,這是一位8歲患者程程程的寒假生活照。在程程程的診室,醫生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和病房沙盤檢查,明確了他最近一個月內的生活模式。程程程一共看了18次視頻,幾乎每次都會玩一兩個小時游戲。此外,程程最開始玩游戲的時間逐漸增長至少一次,程程的母親覺得這個方法“有效”。程程程的行為也符合患者游戲成癮的癥狀。但這次程程的上網成癮并不是網癮的診斷,而是游戲成癮。如果在程程玩游戲時,家長沒有很好地介入,程程也不會產生這樣的情緒。程程對游戲的癡迷早已不是一種疾病,這讓程程媽媽很擔憂。
程程每天玩游戲的時間一般在上午和下午,我一般會叫他先吃完飯后,和他去玩一些小游戲。當然,程程自己也會玩游戲,但基本上就是玩一把小游戲。于是,兒子在寫完作業后,他會玩一會,結束后也會玩。
玩游戲之后,兒子的情緒比較平穩,但開始認真思考,也許游戲本身的吸引人不應該讓他沉迷,而是要讓他學會自我管理。當他主動把游戲刪掉時,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學會換位思考
武亦姝也是如此,如果有人把手機借給她,她會很生氣,認為手機毀了她自己。但這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她也是一邊玩一邊學的。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音樂,一方面可以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音樂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而且還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有些父母為了省事,不讓孩子鬧騰,直接把手機給孩子玩,這樣孩子就會認為手機很好玩,也能夠從中獲取到一些樂趣,從而更加沉迷于手機。
三、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管理好玩手機的時間?
1.學會和孩子一起玩手機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玩手機,一起玩玩具,而不是讓孩子自己玩手機,這樣孩子不僅可以獨立的看電視,而且還可以玩一些益智類的小游戲,讓孩子可以更好的認識到手機的好處。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