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劇劇,讓人看了心驚肉跳。故事中的兩個孩子,因早戀受了老師的批評,沒能好好學習,成績下滑,因為父母反對早戀,受到學校的懲罰,想要服軟。
雖然兩家人覺得兩個孩子應該一起努力學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可是兩家人卻因此感情破裂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小歡喜》中的喬英子。
英子跟媽媽的關系一直不好,媽媽在學習上監督得很嚴,對她的管教也很嚴格,而且已經失眠超過2個小時,每次去學校,媽媽都要嘮叨她。
只要媽媽一出差,她就再也沒辦法單獨跟媽媽親近。
因為她媽媽覺得自己的女兒,已經很優秀了。
而她對于喬英子的要求,也基本上是無微不至的,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會給她報以極高的標準。
要求每次考試必須考第一名,不然就會被罵,所以就不得不做家務。
想要考取前三名,只有考到第一名,才能擁有一個好的未來。
喬英子患上抑郁癥后,她的媽媽沒有一句安慰的話,甚至還會用道德綁架加劇她的痛苦。
為了讓她考上好大學,媽媽說要她改成醫生,媽媽改成律師,她學得很用功,可是成績就是上不去。
其實她不明白為什么媽媽從來不愿考第一名,為什么自己就是學習不好。
為什么自己每天都要第一名,就是被媽媽這么說?
心理學家李玫瑾在她的《開玩笑》中曾提到:“媽媽的第一聲啼哭,是媽媽在照料著你。”
凡是那些出生后有一定“敏感期”的孩子,他們的神經發育比較快,大腦神經活躍,情緒表達能力也比較強,一旦音量的起伏,他們會瞬間覺得很正常,很安靜。
也就是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階段,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
錯過了這一時期,等以后再去糾正會來得更加漫長。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家孩子就是在這一時期,接受了我的專業的心理咨詢,我發現了一件事情:孩子的情緒發展軌跡,真的就是我們父母想要的,并不是孩子沉迷游戲的表象。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到底是什么導致孩子的情緒發展出現了什么問題呢?
心理學專家告訴我們:
孩子在2歲之前,大腦神經元帶有沖動的、好奇的、貪吃的、興奮的以及不斷變化的調節情緒的神經回路。
所以孩子3歲之前,基本上是通過游戲培養的。
也就是說孩子的前額葉皮質一直處于發育過程中,大腦神經元不斷發育卻一直還沒有發育成熟。
這也是為什么孩子3歲之后,經常會變得脾氣暴躁,不聽父母的話,對父母大吼大叫,而且會對周圍所有人大吼大叫,容易讓孩子的父母覺得這是不好的習慣。
長時間如此,孩子會變得暴躁,內心的情緒管理能力也會變差。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管教孩子時,如果沒有讓他們感受到愛意,孩子就很難有安全感。
而安全感缺失,會使孩子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會變得膽小、怕犯錯誤,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對孩子有什么影響呢?
1、讓孩子內心安全感缺失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對自己的不接納,經常性的批評和指責中,那么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就會降低,會產生心理危機感,也會變得越來越焦慮。
對于一些孩子來說,他們會產生一種恐懼感,他們害怕自己做錯事情,被父母責罵,所以變得沉默不語。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假性自體熟悉”,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安全的。
當孩子做了錯事,父母對他們的態度會非常的差,而如果他們的父母態度是積極的,那么他們則會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說如果孩子不敢說話,那就一定是因為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
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這里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那么當孩子遇到事情時,他們會變得非常的被動,從而也很難變得主動。
1.缺乏自信。
孩子會變得比較敏感,他們也會慢慢地失去對他人的信任,同時也會失去自我判斷能力。
如果孩子在一次次地拒絕,最后還是被拒絕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會變得更加的孤立無援,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因為父母的一些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讓孩子失去了自我判斷能力。
2.社交能力變弱
同事小劉的女兒就是在她的影響下,變得特別內向。
小劉的女兒一直是班上的小“優”,一直是很多小朋友心中的“熱門”,但是小劉從來不會覺得女兒是在“內向”,她女兒性格內向,沒朋友,但是卻在學校里交到了很多朋友,幾乎不需要父母管。
而小劉的女兒也一直處于人際交往能力的“低谷”,她的表現在絕大多數的社交能力上,她的口才很好,有些許有點像口才,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非常差,平時在家里面她是不愛說話的,但是一看到孩子學習就焦慮,不是哭就是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