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小孩子不聽話,講道理和打罵都沒用,父母到底該怎么辦?
在上周末,鄰居家里來了一位四歲的小男孩,爸爸媽媽都在外面工作,無暇顧及孩子。
正巧,媽媽去衛生間接了個電話,叫了自己幾聲,怎么都不出來,問孩子為什么要回來,孩子卻對媽媽不理不睬。
媽媽好不容易搭了一個小床,準備跟孩子在一起午休,孩子卻是一臉冷漠地說,“太熱了,不想午睡。”
最后媽媽在家里做飯,孩子則抱著自己的玩具跑來跑去,還試圖跑到柜子后面拴住媽媽。
當孩子哭鬧不止時,父母該怎么做
家長這么說:
1.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強迫他。
2. 當孩子哭鬧時,可以告訴孩子哭鬧是沒有用的,讓他盡情地發泄情緒。
3. 在孩子鬧脾氣時,學會安撫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不舒服時,父母可以使用冷處理的方法,讓孩子用小的錯誤表達自己的感受。
4. 當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時,可以告訴孩子“你感覺不舒服”,但不要用威脅孩子。
當孩子感到委屈、生氣時,不要隨口說:“我不舒服!”
因為,這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表達,引發孩子的對抗情緒。
5. 如果孩子哭泣,父母不要直接將孩子抱走,可以給他幾個擁抱,比如給他一個溫柔的抱抱,給他關愛的眼神,以他的情緒順勢而為,以安撫他的情緒。
6. 當孩子無助時,父母可以向孩子求助。
但不要直接將孩子抱走,可以使用安慰的口氣,告訴孩子“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7. 當孩子很沮喪時,不要強迫他接受現實。
當孩子覺得沮喪時,可以將孩子抱走,告訴他“你現在很傷心,你可以不哭,我們等到下一次”。
8. 讓孩子享受過程中的快樂,教給他克服困難的方法。
1. 父母要先接受現實,相信孩子會找到適合的方法,但這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正確的引導。
2. 不要急于求成,多提供一些積極的改變結果。
3.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支持自己的。
4. 與孩子制定一些規則,有些事情是雙方可以協商解決的。
5. 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好習慣的養成是一種“逼迫”的過程,它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更合理的規則,制定規則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要發號施令,最好讓孩子參與進來,這樣他們才會愿意跟你一起制定規則,并且愿意遵守。
父母要以身作則,比如家長跟孩子約定好了一天玩手機的時間,而不是到了時間卻突然起了一件比較重大的事,比如明天開始玩游戲。
而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也要做到言出必行,做到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機,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即使自己沉迷玩手機,也不能不管不顧,讓孩子沉迷。
而不是一味的責罵或者是強行沒收手機,這樣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來越重,直接影響到了親子關系。
其實,對于沉迷于手機的孩子,家長需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從手機里找事情做,然后帶頭做,再到孩子面前不玩,孩子都能夠玩了,而且每次都會把作業做完,然后再讓孩子玩。
只要父母先做到,孩子還是可以不接觸手機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三、家長們可以通過“畫”這個游戲,或者“帶孩子”在家里畫畫,然后孩子可以在客廳看電視,看書等,家長們可以在家里設置一個“畫”的區域,讓孩子在這個區域內任意畫畫。
畫好之后,如果孩子需要練字,家長可以在旁邊做自己的事情,做家務,或者洗衣服,并且可以跟孩子說:“看,媽媽洗衣服,你可以幫我拿喲。”孩子就會很樂意的。
如果你有事沒事,你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玩,并且孩子需要的時候,家長們也可以參與進來。比如孩子在搭積木,你可以在旁邊引導說:“這是你搭的一個城堡啊!”孩子在搭建城堡的過程中,他會很有成就感,同時也會懂得分享。
家長的陪伴可以給孩子很大的安全感,很多的父母會覺得我很忙,沒有時間陪孩子,所以就讓孩子自己玩,或者是告訴孩子你忙工作,沒時間陪孩子,你自己玩玩具,或者只是自己看電視,讓孩子自己玩玩具等。這種狀況下,孩子也會很難受,他們會選擇去看電視或者是玩手機。如果你是這樣的家長,孩子自然會跟你對著干,所以在孩子面前就不要“以暴制暴”,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3、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家長應該教導孩子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這個時候就應該教會孩子去思考,而不是去吼叫。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