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高清,97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аⅴ资源天堂资源库在线,色999日韩自偷自拍美女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孩子每次發脾氣,其實都是他學習成長的好契機。

認真接納孩子的脾氣,才能讓他在父母愛的滋養中,獲得成長最大的力量。

作者 | 夏天
周末,去朋友家吃飯。

朋友7歲的兒子不小心把碗弄掉在地上,朋友不停地嘮叨孩子:

“你怎么干什么都毛手毛腳的?

上午把垃圾桶絆倒,現在又把碗摔了,下午是不是要把房子拆了啊!”

眼看著孩子的眼淚就要奪眶而出,朋友指著孩子,厲喝一聲:

“你給我憋回去,自己做錯了事情,還好意思哭!”

朋友的兒子立刻用手抹掉眼淚,使勁抿著嘴唇,好似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讓自己止住了哭泣。

收拾好桌面的朋友重新回到了餐桌,她不好意思地對我們說:

“這孩子做事不利索,反應還遲鈍,除了脾氣好點,真是啥優點也沒了。”

說完,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說到:

“好好吃飯吧。”

看著兒子小心翼翼地捧著碗,低著頭開始吃飯,朋友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神情。

而我看著朋友兒子委屈而又極力壓抑自己的樣子,不免有些擔心。

想起心理學上所講過的:

“情緒是我們生而為人的一部分,它投射著我們的內心世界,一旦產生就需要借助于外化的行為得以表達。”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敢發脾氣,未必是一件好事。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孩子從不發脾氣,才是教育最大的危險

小的時候,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表哥開始哭,嬸嬸都會繃著臉,很嚴肅的斥責表哥說:

“把你的眼淚收回去,再跟我好好說話。”

如果表哥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嬸嬸就會順手拿起掃把,指著表哥說:

“我數到3,你要是還不停,看我揍不揍你。”

嬸嬸的威脅總是立竿見影,表哥止住了哭聲,嬸嬸也滿意地走開了。

只是漸漸地,表哥哭鬧的次數越來越少,脾氣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內斂。

他很少跟嬸嬸頂嘴,哪怕是面對嬸嬸的要求,自己心里有一萬個不愿意,他嘴上還是會附和著“嗯、嗯、好。”

甚至有的時候,他自己受了欺負,吃了虧,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他也不會向任何人表露自己的不滿、受傷,和害怕。

嬸嬸常對親戚朋友們夸表哥:

“這孩子心里藏得住事,長大了肯定是一個能擔當的人。”

街坊鄰居們也常夸表哥聽話、脾氣好、有教養。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在大家眼里溫和、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竟然在13歲那年抑郁了。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記得《被忽視的孩子》中有這么一段話:

“孩子的情緒就像是流動的水,源頭就是他的內心。

如果在水前設置了障礙,水要么繞過障礙,改變流動方向,要么只好回流到源頭,這也意味著孩子將情緒加諸自身,傷害自己。”

原來,表哥被嬸嬸壓制的負面情緒從來沒有憑空消失,而是積壓在了表哥的內心深處,變成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直到表哥不堪重負,抑郁成傷。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曾說過:

“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們具有一種天生的、自然的本能,想要執著于實現全部的愿望。”

一個孩子如果從來不發脾氣,那才是教育最大的危險。

因為,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

一味地阻止孩子發脾氣,強迫孩子咽下委屈,只會加劇孩子內心的沖突,對孩子造成越來越深的傷害。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孩子發脾氣,是心理遇到危險的信號

曾在一本心理學書上看過這么一句話:

“憤怒是內心脆弱的表達。”

孩子發脾氣,其實也是內心脆弱的表現。

記得有一次,朋友帶孩子來我家做客,一向乖巧的兒子卻出乎意料地鬧起了脾氣。

朋友跟他說話,他愛理不理。

朋友的孩子想玩他的玩具,他不但一把搶過玩具,還把別人推倒在地。

吃飯的時候,我怎么叫他都不答應。

我覺得很沒面子,就把兒子拉進房間,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沒想到兒子不但不知錯,反而在我轉身的時候,拉住我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充滿恨意地瞪著我說:

“你走開,我再也不想看見你了。”

兒子莫名其妙的憤怒讓我一時怔住,我不知道為什么明明是他做錯了事情,卻對我有這么大的怨氣。

那天,送走朋友之后,我嘗試著跟兒子溫和地溝通:

“寶寶,你能告訴媽媽你今天怎么了嗎?

為什么你看起來很生氣的樣子?

是媽媽哪里做得不好嗎?”

話音剛落,兒子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我就是很生氣,媽媽你只顧著照顧別人,都不管我了……”

這時候,我才明白:

原來,兒子發脾氣,不是故意跟我作對,讓我難堪,而是想要得到我的關注,想要我看到他的內心。

而我不分青紅皂白的訓斥,無疑是在兒子備受忽視的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

所以,你看。

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看似是在胡鬧,其實是在向父母求助。

如果我們忽視孩子內心的痛苦,沒有讀懂孩子發脾氣背后的原因,沒有給孩子及時的引導和釋放,孩子就會陷入混亂的情緒中難以自拔。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曾看過這么一個小故事。

第一次出門捕獵的小獅子,看見獵物就飛奔過去。

結果次次撲空,什么都沒有抓到。

倍感挫折的小獅子,開始不停地發脾氣。

母獅子想要上前安慰小獅子,獅子爸爸卻攔住了母獅,讓母獅子在一旁耐心的等待。

小獅子發泄完脾氣,喪氣地走到獅子爸爸面前,問爸爸:

“爸爸,你為什么不教我捕獵的技巧?”

獅子爸爸說:

“如果我早早地教你,你沖出去的那一刻,你就已經忘了80%。

如果我在你發脾氣的時候教你,你一句也不會聽進去,反而會覺得很煩躁。

而現在你來問我,我相信你已經做好百分百學習的準備了。”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蒙臺梭利說:發脾氣,其實是孩子心理遇到危險的一種信號。

孩子可能陷入了挫折感、委屈感、自卑感、無助感、孤獨感等負面情緒中。

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就只好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和向父母求助。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能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

我們要比孩子更冷靜,耐心地等孩子把脾氣發完,幫孩子找到發脾氣的真正原因,給孩子提供更有效的幫助。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孩子發脾氣時,正是教育的最好時機

全球知名心理治療師埃米·莫林曾在《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里說:

“你的職責不是要讓孩子充滿笑容,而是幫他學會獨立面對不舒服的感受。”

沒有哪個孩子喜歡鬧情緒、耍脾氣,孩子種種惱人的行為背后都是自己搞不定的負面情緒和說不清的道理。

所以,父母要做的從來不是阻止孩子發脾氣,而是把孩子發脾氣當成孩子成長的一次契機和我們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

教會孩子如何認知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是每一個父母的必修課。

1. 接納和允許孩子發脾氣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

當孩子突然哭鬧,發脾氣的時候,如果我們蹲下身,好好抱抱孩子,即使是什么都不說,孩子的情緒也會在我們的擁抱下慢慢舒緩下來。

在心理學上,這是因為:一個擁抱可以治愈99%的悲傷,緩解120%的壓力。

在親子教育上,這是因為:愛的力量。

父母的擁抱讓孩子確信了自己被寵愛。

孩子相信自己被愛著,心情自然會慢慢變得愉快。

所以,接納和允許孩子發脾氣,并好好抱抱那個發脾氣的小孩,比制止孩子發脾氣有用100倍。

2. 幫助孩子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繪本《啊—我生氣了》里的小男孩因為夠不著放在高處的餅干摔了下來。

他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躺在地上打滾,大喊大叫。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媽媽很平靜地看著他發脾氣,等他把脾氣發完,對他說:

“ 我的小心肝,不要大喊,不要大叫,也不要撞地板,那樣對你沒有任何幫助。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我有個好辦法,從一數到10 ,深呼吸……”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小男孩照做后,很快平靜了下來。

其實,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

孩子每次發脾氣,都是對自己真實感受的表達。

只是,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對情緒的認知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以至于有時候會出現過激行為。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不要急著壓制和遠離,而是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各種情緒:開心、難過、失望、孤獨、生氣……

只有不斷地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匯庫,有意識地跟孩子共情,才能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準確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也是幫助孩子處理情緒的第一步。

3. 引導孩子合理地發泄負面情緒

一位外國爸爸因為叫了女兒不喜歡的名字,惹得女兒大發脾氣。

他沒有粗暴地制止女兒發脾氣,而是告訴女兒如何正確地發泄情緒:

“不要讓自己一直沉浸在憤怒中,那樣只會引起更大的問題。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你要學會慢慢放下,學會克服它。

你可以停下來,大聲發泄或者拿枕頭出氣。

你也可以踢踢土、跺跺腳,只要能擺脫壞情緒,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老話說:“郁則發之,結則散之。”

每個孩子都有開心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

當孩子不開心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除了哭鬧,還有很多發泄情緒的方式,比如:看書、跑步、跳繩、聽音樂,和爸爸媽媽傾訴……

引導孩子合理地把負面情緒發泄出來,才是幫助孩子快速修復情緒的最好辦法。

那個從來不發脾氣的孩子,13歲時,抑郁了

《情緒智能》的作者丹尼爾戈特曼博士曾說過:

“孩子情緒表現最強烈的時候,也是情緒管理訓練的最佳時機。”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孩子,都離不開父母的智慧引導。

只有看到孩子壞脾氣背后隱藏的訴求,才能把孩子身上的問題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只有教會孩子合理地釋放和宣泄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安放孩子的壞情緒,離不開父母有溫度的回應。

文末點個「贊吧」,愿我們都能用充足的尊重、耐心、愛與理解,養出一個心懷坦蕩,心有陽光的孩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7日 上午12:04
下一篇 2022年4月27日 上午12:28

相關推薦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入園焦慮(孩子入園分離焦慮癥,媽媽該如何安慰)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入園焦慮(孩子入園分離焦慮癥,媽媽該如何安慰) 爸爸媽媽還會愛我嗎”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

    心理健康 2022年9月12日
  • 一年級不上學需要辦休學嗎

    一年級不上學需要辦休學嗎? 在一年級,孩子們通常是非常興奮地開始他們的學校生活。然而,有時候,一些孩子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繼續上學。這可能包括身體問題、家庭問題或其他外部因素。…

    心理健康 2024年8月19日
  •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朋友,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一學生的家長。我家孩子剛上初一,就和很多朋友們聊了聊孩子的成長經歷和體驗。 現在我所看到的很多情況都是小學生才…

    心理健康 2023年2月5日
  • 吃焦慮藥能要孩子嗎

    吃焦慮藥能要孩子嗎?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許多醫生和專家普遍認為,服用焦慮藥在治療某些癥狀時可能會對孩子的健康和發育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不建議在治療期間懷孕。但是,也有一些醫生認為…

    心理健康 2023年8月2日
  • 孩子抑郁以后天天睡覺

    孩子抑郁以后天天睡覺 最近,我注意到我家孩子的變化。以前,她總是充滿活力,喜歡玩耍和運動。但是,最近她變得越來越安靜,只喜歡在家里睡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

    心理健康 2023年10月18日
  • 孩子焦慮癥低齡化怎么辦

    孩子焦慮癥低齡化已成為一個越來越普遍的問題,許多家長都擔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焦慮癥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它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社交能力。 那么,如果孩子…

    心理健康 2023年9月11日
  • 兒童心理健康漫畫

    兒童心理健康漫畫 漫畫是一種很好的兒童心理健康表達方式,它可以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漫畫來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

    心理健康 2023年8月18日
  • 心理健康的體會

    心理健康的體會 每個人都是有自由意志的,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中,逐步體會到自己選擇的樂趣,你會收獲成長的喜悅,從而產生內在的欲望,擁有不竭的動力。 三、人們常常對以下幾個感受非常強烈…

    心理健康 2023年2月4日
  • 怎樣改善孩子駝背視頻

    怎樣改善孩子駝背視頻 駝背是一種常見的坐姿和站姿問題,可能會導致頸椎、腰椎等部位的不適和疼痛,也會對孩子的外貌和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改善孩子駝背呢? 點咨詢免費…

    心理健康 2024年1月29日
  • 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

    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 14歲左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的獨立性增強,渴望獨立,希望脫離父母的監管和束縛。 少年期的孩子,身體、智力都在發育的同時,心理的發展也有了很…

    心理健康 2023年4月13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河子市| 牟定县| 金堂县| 天全县| 永昌县| 芷江| 翁牛特旗| 句容市| 隆德县| 色达县| 平南县| 明水县| 山西省| 浪卡子县| 石首市| 怀集县| 汤阴县| 灵宝市| 开江县| 开鲁县| 易门县| 兴安盟| 凤山县| 化隆| 神农架林区| 黑龙江省| 措美县| 宣化县| 南安市| 十堰市| 新余市| 枣阳市| 上高县| 北辰区| 吉木萨尔县| 仙游县| 运城市| 石泉县| 楚雄市| 郯城县|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