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的書千萬不要讀完,只要還有二本,在青春期,每天都有許多事情要做,能在網絡里找到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戒掉了手機癮。很多人說,還要考試,還要聽課,那些真正把時間用在學習上的孩子,更容易把時間用在專業知識上,把時間用在學科知識上,這一點我不反對,我相信,如果讓孩子來學校,他確實會專心學習,所以,可以參考上述有關心理學的書籍,從以下三個方面幫助他,盡量克服。
第一,我想告訴他,先要接納他,讓他先把精力和興趣點放在學習上。
在他初中時,我不看重學習成績,所以,成績不重要,初中的三年,他的學習成績也很好。他的父母對我說,你們都不要管他了,他在學校是沒有問題的,可在家里呢,也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家對他就沒有愛,我們夫妻感情很好,他為什么這么想不開呢?這也是因為他從小父母沒有培養他學習興趣,因為他是從小就沒有養成學習的習慣,沒有學習興趣,到了初中,沒有學習興趣了,就會在學習上沒有自信心,那他可能會厭學,這時候我們家長的態度,就變了,比如說,你讓他寫作業,他說他寫不完,你讓他去寫,他肯定不會,然后你就會控制不住,甚至還會吼,吼,他真的寫不完,那你就吼,然后作業寫完了,你吼,他就很迷茫,不知道作業是怎么完成的,他會迷茫。
我的態度,就是,我就不寫,你打我,我就寫不完,反正我寫完你也不會打我。
當我們真正去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的孩子也不一樣,他有一些學習的習慣是好的,比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能按時完成作業,能按時完成作業,是一個聽話的孩子,但是有些孩子的學習習慣是不好的,這是不是也跟家長的教育有關呢?
4
很多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到了高年級,學習就跟不上了。因為在小學階段,跟不上,在初高中階段,可能就會出現分化的問題。
在初中,學習就跟不上了,這時候,孩子就會出現學習力不從心,甚至直接放棄學習。所以,家長們在孩子學習上的參與度,其實很重要。
05
輔導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當我們沒有找到孩子的學習力的根本原因,就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而這其中的“精”就是我們所說的“癥狀”。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學習上,而不思考行為的養成上,孩子就沒有任何的自我修正的機會,更不會知道他為什么要學習。
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學。不要一味地犧牲孩子的時間,而把時間都放在陪讀上。
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不可逆。
現在,不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會認為是孩子智力不夠,所以自己不培養孩子。其實不然,在早期教育中,父母才是重視孩子知識的關鍵,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孩子以后的閱讀能力將更加的會越來越高,更會逐漸地被父母的重視。
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父母可以帶孩子去看一些比較有趣的圖書,這種氛圍可以使得孩子漸漸喜歡上讀書,也能使孩子在其他的場合上面,慢慢地變得更加自信。
其實,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有進取心,在學習中,孩子也不例外。只有不斷地堅持學習,堅持下去,那么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優秀。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做一個努力的榜樣,想讓孩子愛上學習,父母就要循循循善誘,不斷地引導孩子,讓孩子發現學習中的樂趣,這樣孩子才不會討厭學習。
5、愛
父母應該有愛,不過分重視分數,不應該用分數來作為衡量孩子的標準。對于孩子而言,父母的愛和鼓勵是一個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撐。如果孩子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孩子在父母這里得到了尊重,得到了理解,孩子才會有更多的自信,更愿意去學習。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拿一些孩子能接受的事情來作為孩子的突破口。
比如說,孩子考試考得好,可以跟孩子說,那你就獎勵給我一個他想要的玩具。孩子喜歡吃的零食,可以跟孩子說,今天你想要一塊糖,你可以跟媽媽說,我想要一塊糖。但是我覺得我們吃完飯之后,可以再帶你去游樂園玩一玩。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很多事情,但是只要父母用心,每個孩子都是可以學習的。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的變化,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