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叛逆期
通常稱為 “可怕的兩歲”,這時候孩子會通過各種“不”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不滿。
這個時候的孩子經常說“不”,而且語言發展的也比以前要早,到了2歲的時候,孩子已經能夠將不少的詞匯和表情、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比如“吃飯”“不要”,還有“看電視”“不可以”等等,會通過孩子的自主意識來做出反應。
比如:他還想看電視,不給他看,他就會開始哭鬧。
當然,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堅守原則,如果孩子不愿意,也不要強迫他。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想看電視就看電視,不想看就哭,家長就順著他,哄著。
這時候,有的家長會用講道理的方法來轉移他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孩子就明白了,原來大人也需要休息,不想讓他們被家里的環境所影響。
三、孩子執拗,不聽話,家長要怎么做?
那么,孩子執拗的原因,其實是“執拗敏感期”。
什么是“執拗敏感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是喜歡做一些夸張的事情,總是特別執著于開門見山,說什么都想碰一碰,一刻也停不下來,即使父母不在跟前,他也非要重復那些動作。這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他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一些事情。
如果父母仍然把他當成孩子,他就會表現出對自己的不滿意,出現情緒反應。如果父母換一種角度,以同理心感受孩子的感受,就能理解孩子的行為。
例如,孩子跟你頂嘴,如果你說“你這樣不對,我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把東西弄到地上,不然你的東西會變成什么顏色,你的東西會變成什么樣子,你聽見了沒有?”
孩子會更生氣,因為你只是在說“不可以”,他聽不懂,或者他覺得你說的話有問題,所以他不想理你。
這個時候你要尊重孩子的表達,認同他的情緒,我們要在場交流溝通的時候,情緒不要太激動,就事論事地表達。
比如,孩子把玩具弄壞了,他不但不道歉,還罵你“笨”“懶”,那么你就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笨”,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靜,告訴孩子,“你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并且你能明白以后應該怎么做”,同時你也要告訴孩子如何把亂丟的玩具收拾好,把玩具收拾好的基礎打造成的基礎,下次碰到問題的時候,孩子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3.合理的懲罰孩子
大多數的家長對孩子都是有原則的,所以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他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犯錯誤不可怕,只要告訴他們如何做,孩子就會意識到這件事是可以做的,也不會輕易原諒他們。
例如,你可以對孩子說“我懲罰你這周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兩小時”,這時候孩子就會意識到父母只是懲罰自己,而不是不愛自己了。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他們犯的錯不在于父母的懲罰,而在于父母如何對待自己。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不要對孩子過于嚴厲,不然孩子就會厭惡學習,從而破罐子破摔。
4.要給孩子一個“面子”
之所以孩子會有“面子”這個習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父母太過嚴厲,不允許孩子犯錯誤,這樣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尊嚴,所以當遇到事情的時候,孩子就會選擇隱瞞。
面對父母的懲罰,孩子心里會有什么想法?當他們產生這種想法之后,他們就會把自己的想法全盤接受,以后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我們都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卻要給孩子一定的懲罰,讓他們明白,犯錯誤了就要接受懲罰。這樣的話,孩子才會知道今后應該怎么做,而不是再犯錯誤。
3、注意讓孩子犯錯
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誤要勇于承擔,要有改正錯誤的意識。父母如果讓孩子去逃避責任,那么孩子也會把責任意識的缺失,推卸到身邊。
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能犯錯誤。讓孩子知道在犯了錯誤之后應該怎么做,才能及時的改正錯誤。
二、懂得了錯誤,及時改正錯誤,比犯錯后要懂得多
其實,在孩子的人生當中,犯了錯誤,特別是犯了錯誤之后,家長就要及時糾正他們,但這并不是讓孩子害怕,而是要讓孩子懂得如何去改正錯誤,所以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錯誤。
1.告訴孩子錯在哪里,知道為什么錯
首先,告訴孩子錯在哪里,在這個錯誤中哪個知識點是不會的,那個知識點是如何被解決的,這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解一下,并且引導孩子思考應該如何去彌補錯誤,下次一定要注意規避錯誤。
當孩子承認錯誤的時候,家長不要因為一次沒有考好而責備孩子,這樣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對孩子的思維產生負面影響,嚴重的話孩子會認為家長是不會信任自己的,從而自暴自棄,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早戀的事情,告訴孩子在這個年紀的時候,就應該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不要早戀,影響學習。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