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偏激的孩子,容易出現問題,
與父母的關系一般,父母說什么孩子聽什么,父母如何說,孩子就如何做。
一位單親媽媽,曾求助過我,她的女兒現在是15歲,整天拿著手機玩游戲,作業也不寫,房間就是書房,家長不管不問,
自己怎么喊,也是沒有任何效果。
一天晚上,兒子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是我放學時的噩夢。”
媽媽一聽驚訝了,對兒子說:“寶貝,你怎么啦?這是誰呀?怎么去上學呀?”
兒子回答:“學校同學都和你玩,我就一個人孤零零地走路,你說媽媽好可憐。”
媽媽聽了就更生氣了,大聲吼道:“哭什么哭,一個男孩子什么樣子,你個男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別人家都比你強,你還知道攀比,不懂事!”
兒子哭了,最后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孩子一直試探著“你能不能教我怎么樣”,可是媽媽的指責和嫌棄讓孩子無所適從。
這就是孩子開始喪失信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解決問題。
當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不會選擇放棄,會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證明自己不行,這個時候,你要做的不是指責和打罵孩子,而是要給他一個肯定的回答,告訴他:“我相信你能行,我相信你可以”。
只有當你的信念系統內化了,并且對孩子賦予“我能行”的力量,孩子的自信心才會隨之提高。
5. 重塑自我認知,樹立“我能行”的信念
我們還要給孩子建立一個認知系統,包括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自我激勵和自律。
自我認知,“我能做到”,就會給孩子樹立一個自我的信心,讓孩子知道,“我能行”,從而對自己有了一個積極的評價。
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知道“我能做到”這件事,是非常關鍵的。
當孩子不斷地把自己定位起來,覺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好,自然而然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探索這個世界,并且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這個世界。
多鼓勵孩子去表達自己
當孩子主動表達自己時,我們一定要給孩子肯定和鼓勵,即使孩子做得不夠好也要先贊美,給他一些時間去證明他已經做得不錯。
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反正我可以做到”,孩子就會更愿意去做。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多鼓勵孩子去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并且要多發現自己的優點,這樣,孩子才能不為自己的不夠完美而自卑,而是更愿意把這個優點發揚光大,擁有自信。
當孩子把自己的優勢變成優勢,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就會越來越有能力去幫助別人,這個過程就是成就感的積累。
當然,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在做事的時候,也需要提高自信,他們會有自己的判斷,有自己的價值判斷。
正如《愛的五種語言》一書中提到的,“關心孩子所愛,而不是關心他所是什么樣子。”
如果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的自我價值被父母所認可,那么,他們就會更有動力去努力追求自己的內心,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會太在意。
真正的愛,是放手讓孩子去體驗
愛是給予幫助,而不是因為怕孩子吃苦而不讓他們去經歷風霜雨雪。
就像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那段話說的: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
你的人生如何走得如此之艱難,是否能體會到成功的歡樂?
你的努力,就是對成功的肯定。
孩子,你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父母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每個人都是未經培訓學習過的“大師”。
您的孩子,
其實就是您的“堂母”。
對孩子的教育,
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家長要鼓勵孩子去嘗試和獨立,獨立思考,自己解決問題。
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向身邊的朋友取經,
學會向身邊的朋友請教,
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他們。
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鼓勵孩子學會與人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想法,
在和他人交流的過程中,
家長也要鼓勵孩子敢于直面真實的自己,
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要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并鼓勵孩子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家長不要經常批評孩子,
對孩子表現出對他的失望,
孩子有需要時,不要吝嗇自己的情感的表達。
這樣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而且缺乏自信。
家長要多肯定孩子,
如果孩子回答了你的問題,
請不要高興,
下次繼續問清楚!
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
要給出積極的回答,
因為對于孩子來說,
提出問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僅會影響孩子思考能力的發展,
而且還會影響孩子對于學校的態度,
讓孩子對學校有一個比較好的了解。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