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叛逆期
三歲的孩子從之前喜歡問“為什么”,而這個問題早就表現出來。
之前的小寶寶一哭就會問“為什么”,以前媽媽沒事會說“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了,可是一會兒就回來了”,現在卻只會問“那是什么”。
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2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有了自己的“小主見”,所以他們就會從自己喜歡的小玩具里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3歲左右的孩子其實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的萌芽,當他們開始會發出“不”,會有很強的抵觸情緒。
比如我們讓孩子不要看手機了,他偏要看,比如我們不讓他們跑到別人家去玩,他偏要跑到鄰居家去玩。
這個時候我們要知道他為什么要跟你對著干,因為他覺得你不愛他了。
他不希望你再管著他,但是他會想要自己管控住自己。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幫助他,然后制定規則。
比如說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要讓孩子總是跟我們唱反調,不要去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是可以讓孩子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比如說我女兒現在對于電視非常的迷戀,我會跟她說,電視時間到了,你是自己關掉電視還是媽媽幫你關掉電視呢?
這樣的話,她會特別喜歡跟我聊,特別愿意聽我講一些她自己的想法。
然后我們應該怎么去跟孩子溝通呢?
就是你跟孩子說了這個電視的危害,你自己能不能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在看電視的時候看電視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就需要讓孩子知道你會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你只需要告訴她,你現在是不是看電視,電視的時間已經很久了,你該去做作業了,然后跟孩子說你該去寫作業了,而不是說你把電視關掉。
你現在是一個績優股兒的孩子,你只要比他學習還努力,他就會更加努力,這也是一種教育,是一種評價。
你需要夸獎你的孩子,比如說他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就是做到了一遍又一遍的做題,學習成績比其他孩子差很多,那么他的學習成績就會更好,因為他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已經很好地體驗到了,通過努力學習,不斷的學習,他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2、每天都要進步,給孩子一個起初的成就感。
對于孩子來說,因為是自己的爸爸,所以每次努力學習,他都會覺得非常有意思。但是因為成績不好,每次成績不好,爸爸就會很生氣,就會很生氣,總是會對他說:你怎么不努力,你是豬腦子嗎?,都考這么差的成績。
這些話會嚴重的傷害孩子的自信心,所以他就會越來越不想去學習。所以我們家長要經常夸獎孩子,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更大的動力。我們可以夸獎孩子學習帶給我們的快樂,但是不要夸獎孩子學習帶給我們的成就感。
3、不打罵孩子,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指出孩子的錯誤。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犯錯誤,家長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不要因為孩子小,犯錯誤了就批評孩子。要講孩子錯誤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讓孩子知道哪些地方做錯了,應該改正,做錯了就應該改正。要有耐心,批評孩子就像走路,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總是批評孩子,對孩子的缺點耐心一點,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批評打罵孩子,但是打罵孩子的時候,家長會心疼。而且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只看重孩子的成績,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論做什么都不能令家長滿意。所以,孩子即使再怎么努力,也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孩子只是孩子,父母能夠寬容的對待孩子的缺點,孩子也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四、孩子有“假期綜合癥”家長要警惕
有的孩子平時上學時還好好的,但是一到放假的時候,孩子就開始“放飛自我”。對于一些比較嚴重的孩子來說,這種“假期綜合癥”是無法預防的,也無法控制的。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出發,要考慮孩子為什么會這樣。
這種“假期綜合癥”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們對于寒假生活過于放松的一種消極心理暗示,希望家長能夠注意到。有時候孩子的心理表現并不是特別的明顯的好,但是仍然會為之前出現的問題埋下伏筆。孩子這樣的想法還有很多,這種“假期綜合癥”往往是孩子們假期生活的“原罪”。孩子們是因為缺少玩耍的天性,對于假期生活缺乏必要的期待,所以他們需要“補”回來。那么在暑假里,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合理的安排時間,合理安排起居呢?
1、
讓孩子勞逸結合,不要過于放縱
假期中的生活節奏較為松散,除了上學的時間以外,孩子的課余生活應該利用好。
這個假期可以帶孩子到周邊城市,讓孩子們去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氣息,比如去博物館增長見識、去體育運動健身房做一些跳躍、奔跑等運動,總之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假期放松減壓,“解壓”,是暑假的重要選擇。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